鳌峰的意思、鳌峰的詳細解釋
鳌峰的解釋
亦作“鰲峰”。 1.指翰林院。 宋 魏泰 《東軒筆錄》卷十一:“ 宋景文公 守 益州 ……為承旨,又作詩曰:‘粉署重來憶舊遊,蟠桃開盡海山秋。寧知不是神仙骨,上到鼇峯更上頭。’” 元 黃溍 《上都分院》詩:“暮投玉堂署,鼇峯屹中央。”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一:“步趨丹陛,入鶴籞而知嚴;手校紫泥,臨鼇峯而滋惕。”
(2).指江海中的島嶼。因如巨鳌背負山峰,故名。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山語·靈洲山》:“ 西 北 二江之來,至 廣州 ,先以 靈洲 為砥柱,次以 海珠 ,次以 海印 ,次以 禺珠 ,皆在水中央,所謂鰲峯也。”
詞語分解
- 鳌的解釋 鳌 (螯) á 傳說中海裡的大龜或大鼈。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峰的解釋 峰 ē 高而尖的山頭:山峰。峰巅。峰巒。高峰。險峰。 形狀像山峰的東西:駝峰。浪峰。 最高處:登峰造極。峰年(自然界中某種活動達到高峰的年度)。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鳌峰”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指翰林院(雅稱)
“鳌峰”作為翰林院的别稱,源于古代傳說中巨鳌(神龜)背負仙山的意象,象征清貴高雅的學術殿堂。例如:
- 宋代魏泰《東軒筆錄》記載,宋景文公在翰林院作詩時提到“鼇峯”。
- 元代黃溍《上都分院》詩雲“暮投玉堂署,鼇峯屹中央”,直接以“鳌峰”代指翰林院。
二、指江海中的島嶼
因島嶼形似巨鳌背負山峰而得名,多用于地理描述。例如:
- 清代屈大均《廣東新語》提到廣州附近的靈洲、海珠等島嶼被稱為“鳌峰”,因其如巨鳌托起山峰般矗立水中。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鳌峰”作為地名或書院名(如廣東龍川縣的鳌峰書院),可視為具體曆史場景中的延伸用法。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并無現代常用成語含義,低權威性網頁中提到的“形容人才出衆”屬于非主流引申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和權威詞典的釋義,核心用法集中在“翰林院”與“島嶼”兩類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鳌峰》一詞的意思
《鳌峰》是一個表示高山巨峰的詞語。它形容的是山峰的高大雄偉,象征着力量與壯麗。在文學作品中,經常用來形容人才卓越、英勇果敢,或事物異常優秀。
拆分部首和筆畫
《鳌峰》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鳥”和“山”,鳌的部首是“鳥”,峰的部首是“山”。根據《康熙字典》的筆畫,鳌的總筆畫數為11畫,峰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鳌峰》一詞的來源與中國神話故事有關。相傳遠古時期,有海中神獸鳌(音áo),其身軀巨大,常降臨深海區域。而峰則代表高山。将鳌和峰合在一起,形容山峰高聳入雲,引申出“鳌峰”的意義。
繁體字寫法
《鳌峰》一詞的繁體字寫法為《鰲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對《鳌峰》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文獻記載有限,無法準确知曉古代對于《鳌峰》的具體漢字寫法。
例句
1. 他登上山巅,俯瞰着萬山之中最高的鳌峰。
2. 這幅畫描繪了一座鳌峰聳立在湖邊,令人矚目。
組詞
鳌山、巨峰、山峰、高山、峻峭
近義詞
巅峰、頂峰、高峰
反義詞
低谷、低峰、低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