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ail to accomplish a mission]∶沒有完成上級的使命或他人的囑咐
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漢書·李廣蘇建傳》
(2) [be indebted]∶對尊長谕令或受人來書的謙詞
(1).謂交付使命。猶降谕。《左傳·昭公三年》:“君有辱命,惠莫大焉。” 漢 陳琳 《答東阿王箋》:“昨加恩辱命,并示《龜賦》。”
(2).辜負使命。《漢書·蘇武傳》:“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 漢 !” 晉 傅鹹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出征入輔,幸不辱命。”
(3).指負人之托。《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若請他做個算學教習,那是專門之學,必不辱命的。”
“辱命”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未完成使命或辜負囑托
指未能完成上級的使命或他人的囑咐,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漢書·李廣蘇建傳》中“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此處“辱命”即指蘇武未能完成漢朝交付的使命。晉代傅鹹的《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也提到“出征入輔,幸不辱命”,強調不辜負使命的完成。
謙辭用法
在書信或對話中,可作為對尊長谕令或他人來書的謙詞,表示自謙或對對方的尊重。
建議結合《漢書》《左傳》等典籍例句理解其具體語境。
《辱命》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指對他人的生命進行侮辱。形容他人對生命的低估、輕慢和漠視。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對于生命的不尊重和不珍惜的行為。
《辱命》的拆分部首是辵和口,所以整個詞的構成是辰+罒+口,總共有13個筆畫。
《辱命》一詞的來源為古代漢語。辱最初指的是侮辱、羞辱,命則指的是生命、性命。兩個字的合并意義即指對他人生命的羞辱和侮辱。
《辱命》的繁體字為「辱命」,與簡體字的寫法一樣。
在古代,辱命的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太大差别。
1. 他用惡毒的言語辱命了别人,讓所有人都感到憤怒和震驚。
2. 辱命的行為是對人類文明的摧殘。
3. 民衆對政府的不作為表示出了對生命的辱命。
4. 我們應該珍惜生命,而不是辱命。
侮辱、羞辱、不尊重、輕慢、漠視。
侮辱、羞辱。
尊重、珍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