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的簾幕。 唐 溫庭筠 《酒泉子》詞:“掩銀屏,垂翠箔,度春宵。” 後蜀 毛熙震 《木蘭花》詞:“掩朱扉,鈎翠箔,滿院鶯聲春寂寞。” 宋 陸遊 《夢至成都怅然有作》詩:“春風小陌 錦城 西,翠箔珠簾客意迷。”
“翠箔”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uì bó,其基本含義指綠色的簾幕,常用于古代詩詞中描繪場景或烘托意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面構成
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翠箔”多用于描繪閨房、庭院等場景,通過簾幕的垂挂或卷起,暗示人物心境或環境氛圍。例如:
詩詞中的典型用法
注意争議點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形容山水景色瑰麗”,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主流觀點仍以“綠色簾幕”為準。
“翠箔”是古典文學中典型的場景描寫詞彙,通過色彩(翠)與物件(箔)的組合,既具視覺美感,又隱含情感表達。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全唐詩》《宋詞選》等典籍中的用例。
《翠箔》是指一種翠綠色的絲織物,通常用于制作衣物、帷幕等。這種織物的色澤鮮豔,細膩光滑,具有一定的光澤和透氣性。
《翠箔》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翠」和「箔」兩個部分。其中,「翠」的部首是「羽」,它的筆畫數為10;「箔」的部首是「⺮」,它的筆畫數為20。
「翠箔」一詞的來源比較明了。「翠」指的是翠綠色,「箔」指的是織物。結合起來就是指一種翠綠色的織物。
《翠箔》的繁體字是「翆箔」。
古時候寫翠箔的漢字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顯著的差别。
1. 她穿着一襲翠箔長袍,顯得格外嬌美動人。
2. 停在窗前的翠箔帷幕,映襯着陽光的照射,美麗無比。
翠雲、翠腕、翠玉、翠竹、翠花
綠綢、綠紗、碧綢、碧紗
紅綢、紅紗、黃綢、黃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