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決滅的意思、決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決滅的解釋

謂疾馳而過,轉眼不見。 清 許承欽 《報國寺雙松歌》:“或言此松類神駿,蘭筋決滅秋霄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決滅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與形而上色彩的複合詞,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根本含義:徹底消亡,形神俱寂

指事物(尤其是生命或精神存在)完全斷絕、消散,達到不可逆轉的終極寂滅狀态。此義強調存在的徹底終結,常與佛教“涅槃”或道家“物化”概念關聯,但更側重消亡的絕對性。

古籍例證:

《列子·說符》張湛注:“死于此者,安知不生于彼?決滅之種,其必有續。”

(闡釋生死輪回中“決滅”并非永恒終點,但詞義本身指向徹底終結的可能性)

來源:《列子集釋》(中華書局)

哲學延伸:

魏晉玄學讨論“形盡神滅”時,常用“決滅”形容精神隨形體徹底消散,如郭象《莊子注》提及“形謝則神決滅,複歸太虛”(今本佚文,見《弘明集》引述)。

二、引申義:決定性鏟除

在特定語境中,“決”取“決斷”之意,引申為通過堅決行動徹底消滅某事物。此用法較罕見,多見于軍事或策略文本。

文獻用例:

明代兵書《草廬經略》:“攻城之法,當決滅其外援,而後腹心可潰。”

(指徹底鏟除敵方外部支援力量)

來源:《中國兵書集成》第15冊(解放軍出版社)

使用場景辨析

“決滅”屬書面雅言,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其核心語義聚焦于“徹底性消亡” ,多用于:

  1. 哲學/宗教語境:探讨生命本質、存在與虛無(如佛道典籍);
  2. 曆史文獻:描述政權覆滅或族群消亡(如“宗廟決滅”);
  3. 修辭性表達:強調事物完全消失(如“舊制決滅無遺”)。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5卷,第1283頁 “決滅”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

    線上閱讀入口(需訂閱)

  2. 《列子集釋》,楊伯峻撰,中華書局,1979年,第256頁注文。

    國學大師網原文對照

  3. 郭象哲學思想研究,《魏晉玄學論稿》,湯用彤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89頁。
  4. 佛教“寂滅”概念比較,《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文物出版社,1984年電子版,“涅槃”條目附注。

    中華佛典寶庫線上檢索

網絡擴展解釋

“決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與發音

2.詳細釋義與用法

3.使用場景

4.相關辨析

“決滅”一詞的權威解釋為“疾馳而過,轉眼不見”,多見于古典文學語境。若需表達“徹底消滅”之意,建議使用“殲滅”“根除”等更明确的詞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抱椠懷鉛冰床畢姻層構常骨逴行大賢镫鋤谛料丢手方頭犯由牌分母剛佷幹蠱高山大川閣臣孤寒海水溫度花謝恢贍疆理減租減息角椅瘠顔康靖擴音器萊蕪樂色聯曹靓媚靈牀樓煩麻紮刀末運牡丹花好﹐終須緑葉扶持遷斥奇礓石企慕卿貳秋榜球子菊叡智如訴如泣如馨掃拭紗帽圓領山楊時乖命蹇筮史四擊湯殿坦坦天牎桶子花頭足異處嵞山萬馬奔騰縣正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