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物雖不重,裝載過多亦可壓斷車軸。比喻小患會釀成大災。《戰國策·魏策一》:“臣聞積羽沉舟,羣輕折軸,衆口鑠金,故願大王之熟計之也。” 唐 李白 《雪讒詩贈友人》:“羣輕折軸,下沉黃泉。”
羣輕折軸(qún qīng zhé zhóu)
釋義
指大量輕物堆積可壓斷車軸,比喻細微的弊端或負面因素長期積累,終将釀成大禍。
字面解構
整體喻義:微小問題積少成多,終緻嚴重後果。
引申内涵
出自《戰國策·魏策一》:
“臣聞積羽沉舟,羣輕折軸,衆口铄金。”
背景:張儀勸谏魏王時,以物理現象隱喻輿論與隱患的破壞力,警示君主重視細微弊端。
關聯典籍:
古典用例
“羣輕折軸,臣恐強藩日蓄隱憂。”
(諷喻藩鎮勢力漸增的隱患)
現代引申
“基層矛盾若長期擱置,恐成羣輕折軸之患。”
“員工頻繁流失看似微小,實則羣輕折軸,動搖團隊根基。”
釋為:“比喻小問題積累會引發大災禍”,收錄于第9卷第312頁。
商務印書館2015版,第3冊第2347頁,标注典出《戰國策》。
中華書局2009版,第486頁,詳析其哲學意涵。
成語 | 核心差異 |
---|---|
積羽沉舟 | 側重“輕物積累緻沉沒”,喻負面事物彙聚的毀滅性。 |
堤潰蟻孔 | 強調“微小漏洞引發崩潰”,偏重防禦體系瓦解。 |
羣輕折軸 | 突出“量變突破臨界點”,更具過程漸進性。 |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辭書,确保學術嚴謹性。)
“羣輕折軸”(也寫作“群輕折軸”)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字面指“輕物堆積過多會壓斷車軸”,比喻看似微小的隱患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引發嚴重後果。這一意象源自《戰國策·魏策一》中“臣聞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的典故,強調量變引發質變的道理。
部分解釋(如、4)進一步引申為“群體缺乏凝聚力導緻整體失效”,形容輕浮、無主見的人群聚集時,因缺乏紀律或團結而難以成事。例如唐代李白《雪讒詩贈友人》中“群輕折軸,下沉黃泉”即用此意。
不同文獻對“軸”的象征對象存在細微差異,但核心均圍繞“量變引發質變”展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物理現象還是社會現象。
拔心草邊饷掤扒吊拷菜牛沖童單使達聲的曆丁口錢二哲遏折飛枊風礫佛幡附白符鎮格律詩貴相古錦囊過賓漢恩合神貨賄公行架景剪鲸僭肖叫戰賈生涕戒屬精澆糾劾朗伉酪蒼頭麗錦翎羽亂臣逆子呂氏春秋買壽滿盛冒碰麻團妙音邈影切錯起令隨令磬地宂流擅殺屍鄉守吏斯文同惡相求脫懶妄塵而拜婉切違變五釜無忌鹹秦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