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口錢的意思、丁口錢的詳細解釋
丁口錢的解釋
見“ 丁錢 ”。
詞語分解
- 丁的解釋 丁 ī 天幹的第四位,用于作順序第四的代稱: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園丁。 丁 ē 〔丁丁〕象聲詞,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口錢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人口稅。 漢 代指口賦錢。《漢書·貢禹傳》:“ 禹 以為古民亡賦算口錢,起 武帝 征伐四夷,重賦於民,民産子三歲則出口錢,故民重困,至於生子輒殺,甚可悲痛。宜令兒七歲去齒乃出口錢,年二十乃算
網絡擴展解釋
丁口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人口稅,又稱“丁錢”“丁身錢”,主要按成年男性人口征收。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丁口錢是以丁口(成年男性)為單位的賦稅,屬于人頭稅範疇。其名稱源自“丁”(成年男子)和“口”(人口)的組合,體現了按人丁征稅的特點。
2.曆史沿革
- 唐代:丁口錢在《舊唐書》中已有記載,例如安南地區曾被豁免兩年丁口錢。
- 五代十國:吳國、吳越等政權明确征收丁口錢,作為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
- 宋代:丁口簿籍用于登記20-59歲男丁,作為攤派差役和丁稅的依據。
- 清代:仍有類似記載,如詩人孫枝蔚描述“坐吏索丁錢”的情景。
3.相關術語與演變
- 丁賦:廣義上與丁口錢同義,均指向人丁征稅。
- 口賦/算賦:漢代類似稅種,如三至十四歲征收“口錢”,成年後改征“算賦”。
- 丁身錢:五代時期對丁口錢的别稱,強調“身丁”即成年男性身份。
4.征收特點
- 按性别與年齡劃分:通常僅針對成年男性,女性或未成年人可能免征或稅率不同。
- 用途:多用于地方財政或軍事開支,如唐代用于安南地區戰後恢複。
丁口錢作為古代賦稅制度的組成部分,反映了國家對人口控制的重視,其名稱和征收方式隨朝代更疊有所變化。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案例,可參考《資治通鑒》《舊唐書》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丁口錢,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家庭中隻有丁(即獨立成家的人)一個口的錢。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丁口錢的部首是口,共有3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古漢字,是由表示“人”的丁字和“口”的口字組成的。在繁體字中,丁口錢的寫法仍然保持不變。在古時候,丁口錢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其意思一緻。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是一家之主,負責所有的開銷,全家人都依賴他的丁口錢。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丁戶、丁家、丁口、口錢、錢財等。
近義詞可以是:獨立出去的財産、家用、個人開銷等。
反義詞可以是:家庭共有、共同財富、家族財産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