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桐葉封弟的意思、桐葉封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桐葉封弟的解釋

《史記·晉世家》:“ 成王 與 叔虞 戲,削桐葉為珪以與 叔虞 ,曰:‘以此封若。’ 史佚 因請擇日立 叔虞 。 成王 曰:‘吾與之戲耳。’ 史佚 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 叔虞 於 唐 。”後因以“桐葉封弟”指帝王封拜。 唐 柳宗元 有《桐葉封弟辯》。亦省作“ 桐封 ”。 清 徐開任 《送仲兄司理邵陵》詩:“憶昔 邵陵 全盛時,桐封愛子萬年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桐葉封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典故,典出《史記·晉世家》。周成王年幼時與弟弟叔虞遊戲,将一片桐葉削成玉圭形狀,戲言要封叔虞于唐地。輔政大臣周公得知後,以"天子無戲言"為據,力谏成王履行承諾,最終叔虞受封于唐(今山西翼城),成為晉國始祖。

該典故包含三層核心内涵:

  1. 君主信用準則:強調統治者須言行一緻,即便戲言亦須恪守承諾,體現《禮記》"言諾而不與,其怨大于不許"的政治倫理;
  2. 禮法制度精神:通過周公對宗法制度的維護,揭示古代"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級規範;
  3. 權力制約思想:臣屬敢于糾正君主過失,展現早期儒家"以道事君"的監督理念。

現代漢語詞典中,"桐葉封弟"被定義為君王重諾守信的典範,引申為強調承諾嚴肅性的代稱。《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指出該典故對後世"君權制約""政治誠信"等概念的深遠影響。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桐葉封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曆史典故,常用于強調君主的誠信與言行責任。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典故來源

故事主要有兩種記載版本:

  1. 《史記·晉世家》:周成王與幼弟叔虞玩耍時,削桐葉為玉圭(古代禮器)并戲言封其為諸侯。史官史佚堅持“天子無戲言”,最終成王正式封叔虞于唐國(今山西境内),4,。
  2. 《呂氏春秋》:周公旦聽聞成王以桐葉封弟後,勸誡其履行承諾,最終促成叔虞受封,3,。

核心寓意

  1. 誠信治國:君主或當權者的言行具有權威性,需以身作則,不可輕諾戲言,。
  2. 禮法制度:古代史官與禮法對君主行為的約束,體現“君權”與“禮制”的平衡,。

曆史争議

唐代柳宗元在《桐葉封弟辯》中提出質疑,認為若成王戲言封賜的對象是宦官或妃嫔,周公是否仍會堅持履行?借此強調君主決策應基于實際利弊,而非盲目守諾。


相關成語與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史書的記載差異或文學評論,可參考《史記》《呂氏春秋》及柳宗元的《桐葉封弟辯》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葉圖秉哲賓萌筆趣捕景參觐長年蠢寶漎萃寸陰若歲踧笮蹈難端匹二十四旗房地産業奉還風邪馮異鶴車黑虎跳華旦皇情懽好觳束佳谶腳踏着腦杓子矯抑憬集極網課調捆兒勞弊冷靜麗服立格林緣馬達加斯加冒認緬思秘色腦性你懂的千釀敲打卿貳清令肉冠喪謗畲客蛇蜒詩官睢剌縮本叨陪亭場圖谶兔絲象谷獻金新定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