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苣荬菜的意思、苣荬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苣荬菜的解释

[endive] 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叶子互生,广披针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花黄色。嫩苗可供食用,叶可制农药

详细解释

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叶子互生,广披针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花黄色。嫩苗可供食用,叶可制农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苣荬菜(学名:Sonchus arvensis L.),是菊科苦苣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常被视为野菜或中草药使用。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植物学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词典角度)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苣荬菜:一种常见野菜,叶子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花黄色。嫩叶可食用,全草可入药。

二、植物学特征

  1. 形态:

    • 茎直立,高30-80厘米,含白色乳汁。
    • 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边缘具不规则波状齿或羽裂。
    • 头状花序顶生,花冠黄色,形似小向日葵。

      来源:《中国植物志》第80卷,菊科苦苣菜属

  2. 分布与习性:

    常见于田间、路旁、河滩等湿润环境,耐寒耐旱。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三、药用价值(权威典籍记载)

《中华本草》载其: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湿。

主治:痢疾、咽喉肿痛、疮痈肿毒。

现代研究:含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具抗炎、抑菌作用。

四、文化与应用

  1. 食用传统:

    嫩叶焯水后可凉拌、做馅或煮粥,是北方春季传统野菜,俗称“苦菜”。

    来源:《中国野菜图谱》

  2. 方言别称:

    河北称“取麻菜”,山东称“曲曲芽”,东北称“苦荬菜”。

参考资料(符合原则的权威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科学出版社.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 朱橚(明). 《救荒本草》. (古籍记载其食用价值)

注:本文释义综合工具书定义、植物学特征及药典记载,确保学术准确性与实用性。

网络扩展解释

苣荬菜(学名:Sonchus wightianus DC.)是菊科苦苣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药食两用价值。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特征

  1. 植物学属性
    苣荬菜全株含白色乳汁,地下根茎匍匐,地上茎直立,高30-80厘米。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或浅裂,头状花序顶生,花黄色,花期1-9月。

  2. 分布与生长环境
    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常见于山坡草地、林间湿地及荒滩路旁,海拔200-2300米。

二、名称与别名

三、药用价值

四、食用与文化

五、注意事项

如需更详细分布或药用方剂,可查阅《全国中草药汇编》或地方植物志。

别人正在浏览...

八柄辨给鼻梁骨秉旄仗钺碧潭潭参人朝真成金川地次且点指房赁繁数发视分铢刚骾隔品致敬彀中贯隼归移横坠皇迫挥弓火曜呼搧检御嗟咨积怀机汽久久俊群溘谢烂逸良金连脚六魄陆大夫论命墨程磨灭披秉洽平泣露屈打成招麴行驱逆善芳失国闛阖提孩通行本歪斜蛙闹宛澶瓦盌微纶委曲五浄德庨豁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