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曲赦。《北齊書·後主紀》:“戊子,曲降 并州 死罪已下囚。”《北史·隋紀上·文帝》:“﹝ 開皇 七年﹞冬十月庚申,行幸 同州 。以先帝所居故,曲降囚徒。”
(2).猶俯降。 南朝 梁元帝 《謝東宮赉賜白牙镂管筆啟》:“春坊漆管,曲降深恩。” 宋 嶽飛 《奏辭檢校少保第二劄子》:“伏蒙聖恩曲降詔諭。”
曲降是古代禮儀中的特定行走姿态,指在台階上以躬身屈體的方式緩步下行,體現對尊者的敬意。以下是詳細釋義:
字義分解
合指躬身緩步下階的禮儀行為,多見于宮廷、宗廟等正式場合。
禮儀場景
古代貴族(如天子、諸侯)在登降台階時需保持身體微曲,以體現莊重與謙德。《禮記·曲禮》載:“居喪之禮……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門隧”,其中“降”即含曲降之意。
登階動作對比
示例動作:
高階 → 躬身屈膝 → 穩步下行 → 低階
▽ 曲降姿态 ▽
禮制象征
曲降被視為“德禮之儀”,《周禮·春官》強調“行步有節,升降有度”,曲降的屈體姿态象征對天地、尊長的敬畏,是“以卑承尊”禮法思想的具象化。
古代注疏
《說文解字》釋“降”:“下也,從夅聲”,段玉裁注:“凡降下之義,必卑曲其身”。
《禮記正義》引鄭玄注:“降階者,曲其身若流水之就下”。
現代辭書
《漢語大詞典》收錄“曲降”為複合詞,釋義為“古代禮容之一,謂曲身下行”(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5卷頁3278)。
在當代語境中,“曲降”可引申為謙遜退讓的姿态,常見于文化評論中,如:“面對學術争議,他始終保持曲降之姿,虛心聽取批評”。
參考資料:
“曲降”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和發音來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發音:qū jiàng
基本解釋:指原本傲慢自大的人,在困境中被迫屈服或放低姿态。
發音:qǔ jiàng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判斷詞義,若涉及古籍需參考曆史文獻。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北齊書》或宋代奏章等原始資料。
白皚皚擺落把家把袂傍施版轝八擡八座賓伏庳狹參玄草編稱當扯勸揣丸傳代出婦叨登對向鳄魚眼淚風舉風笙高效能關戒鼓門道賀序謊喳呼九天仙女絶少分甘巨海客情課僮虧缺阃範困難領約留香馬尾門圈漠不關心腦根杷車平和牽卑凄惶請賞啟上秋卿然糠照薪三兵膻裼生獰使才瘦寡輸役亭長通巢外爺偎守仙飛履弦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