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四大金剛。《通俗編·祝誦》引 清 王業 《燕在閣知新錄》:“凡寺門金剛,各執一物,俗謂風調雨順。執劍者風也,執琵琶者調也,執傘者雨也,執蛇者順也。”參見“ 四天王 ”。
“四金剛”是漢語中對佛教護法神“四大金剛”的簡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即佛教中的“四天王”(四大天王),為帝釋天的四位護法神,分别鎮守須彌山四方。其形象特征與象征意義為:
在漢語語境中衍生出兩類用法:
需注意與道教「四大天王」、印度教神祇的區别,該概念特指漢傳佛教寺院山門處的護法神組合。
可通過寺院造像(如杭州靈隱寺四大天王殿)或《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進一步了解其文化演變。
四金剛是指佛教中的四大護法神,分别是東方金剛、南方金剛、西方金剛和北方金剛。他們是佛陀的護衛和佛法的守護者,在佛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四金剛可以拆分為“四”、“金”和“剛”三個字。其中,“四”字的部首是“一”,總共有4畫;“金”字的部首是“钅”,總共有8畫;“剛”字的部首是“刂”,總共有2畫。
四金剛這個詞最初源自于佛教經典。佛教中相信四金剛是由佛陀指定的護法神,他們負責保護善信、打擊惡魔,維護佛法的正統性。
四金剛是《四金剛經》中的名詞,也是佛教用語,除了簡體字“四金剛”外,繁體字中亦使用“四金剛”來表示。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四金剛的字形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漢字演變過程中的各種變化,古代漢字的形态與現代字形會有一些區别,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
1. 佛教寺廟中常常供奉着四金剛的像。
2. 弟子們虔誠地向四金剛祈福求保佑。
四大金剛、金剛不壞身、金剛石、金剛經、金剛手
四大護法、四大天王、四大金剛力士
惡魔、邪神、魔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