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慤士”。质朴诚实之士。《荀子·不苟》:“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慤士矣。” 杨倞 注:“端慤不贰”。
“悫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uè shì,其核心含义指质朴诚实、忠厚正直的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悫士”由“悫”(意为诚实、谨慎)和“士”(指有品德或学识的人)组成,合指品行端正、不虚伪浮夸的君子。该词强调内在的敦厚与外在的言行一致。
“悫士”一词承载了儒家对君子品德的理想化描述,强调言行一致、质朴无华的特质。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荀子》原文或汉典等古籍工具书。
悫士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有高尚品质和忠诚正直的人。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和土,其中心为主体部首,土为辅助部首。因此,悫士的笔画数为10划。
悫士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是刘备的忠诚谋士诸葛亮。在书中,诸葛亮被形容为悫士,意味着他具有高尚的品质、聪明才智以及忠诚正直的性格。
在繁体字中,悫士的写法相对于简体字有所变化。其中,“悫”字的上面多了一个“水”字旁,而“士”字的上面多了一个“土”字旁。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差异,包括悫士这个词。在古代,以字形结构和词义为基础,悫士的写法稍有不同。例如,悫字中的“贵”要写作“贵”,而士字的结构也曾有所变化。
例句:
1. 他一直被称为悫士,因为他的品德高尚且忠诚正直。
2. 在困难的时候,他展现出了悫士的智慧和勇气。
组词:悫德、悫行、悫诚、悫节、悫言
近义词:忠诚、正直、高尚、纯洁
反义词:奸诈、邪恶、不忠、虚伪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