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悫士的意思、悫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悫士的解释

亦作“慤士”。质朴诚实之士。《荀子·不苟》:“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慤士矣。” 杨倞 注:“端慤不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悫士(què shì)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分解与文献引证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悫:本义为诚实、谨慎。《说文解字》释为“谨也”,《广雅》注“悫,诚也”,均指向品德层面的敦厚笃实。
  2. 士:古代指有学识、德行或官职之人,后泛指读书人或品德高尚者。《礼记·曲礼》称“士载言”,即强调其社会职责与道德要求。

二、词义综合 “悫士”合指恭谨诚信的士人,强调兼具学识修养与质朴品格的理想化形象。此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如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周礼》注“士悫而能”,以“悫士”喻指德才兼备的从政者。

三、文献引证

  1. 《汉书·董仲舒传》载“士悫民敦”,以“悫士”与敦厚之民并提,凸显其教化意义。
  2. 唐代李善注《文选》引《韩诗外传》“君子悫士”,将“悫”作为士人核心修养标准。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悫士”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uè shì,其核心含义指质朴诚实、忠厚正直的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悫士”由“悫”(意为诚实、谨慎)和“士”(指有品德或学识的人)组成,合指品行端正、不虚伪浮夸的君子。该词强调内在的敦厚与外在的言行一致。


二、出处与用法

  1. 经典文献
    最早见于《荀子·不苟》:“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悫士矣。” 杨倞注:“端悫不贰”,即言行始终如一,不因外界影响而动摇。
  2.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用于古文研究或特定语境中形容人的品德。

三、近义词与相关词


四、字义拆解


五、总结

“悫士”一词承载了儒家对君子品德的理想化描述,强调言行一致、质朴无华的特质。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荀子》原文或汉典等古籍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驎北京地下铁道变天卜数师参覃承担麤屋大礼动劳墩锁椟韫分岔诟诮贵号韩杜昊乾鹤楼峻横飞怀龙获胜见顾践规踏矩磵澌佳味竭诚尽节集凤惊殒军尉据重渴吻宽栗了足礼筵隶圉龙躔罗苴子孟说南极潇湘盼倩漂渺聘贤祁寒任棠三五夜神膏饰駡水鸡庶兄弟丝斤私休讬寓亡书未来身卫生丸维扬文君酒乡合闲男女险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