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約得當。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詩說·康節詩無施不可》:“ 康節先生 六言《四賢吟》雲:‘ 彥國 之言鋪陳, 晦叔 之言簡當。’”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 晦庵 删取衆説,最號簡當,然尚有不安及未盡者。” 清 顧炎武 《答汪苕文書》:“《儀禮鄭注句讀》一書,根本先儒,立言簡當。” 蠡勺居士 《<昕夕閑談>小序》:“其文筆簡當,無繁縟之觀也;其詞意嚴重,無談謔之趣也。”
“簡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ǎn dāng(或部分資料标注為 jiǎn dàng),其核心含義為“簡約得當” 或“簡潔妥當”。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語言、文字或行為表達簡潔明了且恰到好處,沒有冗餘或疏漏。例如宋代孫奕在《履齋示兒編》中提到“晦叔之言簡當”,即強調語言精煉而準确。
曆史用例
應用場景
多用于評價文章、言論或處事方式,強調在簡潔的基礎上兼具準确性和完整性。例如:“這篇報告的論述簡當,邏輯清晰。”
近義詞與反義詞
總結來看,“簡當”不僅要求形式上的簡潔,更注重内容上的恰當與有效,是漢語中表達高效溝通的重要概念。
《簡當》是一個成語,意為簡直。用來形容某種事物非常明顯、毋庸置疑。
《簡當》的拆分部首是「纟」和「當」,其中「纟」是紡織品部首,「當」是當字旁。其筆畫分别為「7」和「5」。
《簡當》最早見于《晉書·劉琨傳》:“宇文逸豪憤之,曰:‘豈待這着作封狼居胥乎!’遂攘袂觸籍,莫可辯矣。琨以簡當之,逸豪笑而受筆。”後由于這個故事而流傳開來。
《簡當》的繁體字為「簡當」。
在古代,「當」字的寫法有一些變體,其中一種是「當」字。因此古時候《簡當》的寫法可能為「簡當」,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
- 他的作品簡當地展現了戰争的殘酷。
- 這個問題的答案簡當明了,不需多言。
《簡當》沒有形容詞、名詞或動詞等的組詞形式,它是一個獨立的成語。
近義詞為「極其」、「異常」。
反義詞為「模糊」、「含糊」,即事物表現得不清楚、難以分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