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府對茶葉實行征稅、管制、專賣的措施。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治理政體·榷茶》:“起于 唐 建中 正元 ( 貞元 )之間。 趙贊 、 張滂 建議,稅其什一。一雲 德宗 正元 八年, 張滂 奏收茶稅……一雲 穆宗 時 王涯 始榷茶。”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一節:“ 宋太宗 時,實行‘榷茶’法,由博買務強行收購。大批‘采茶貨賣,以充衣食’的茶農因而失業。”參閱《宋史·食貨志下》。
榷茶是中國古代政府實施的茶葉專營制度,其核心含義是“專賣”與“征稅”相結合的經濟管控政策。該制度通過官方壟斷茶葉的生産、運輸和銷售環節,确保國家財政收益,同時調節市場供需關系。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詞源與定義
“榷”字本義為獨木橋,引申為專賣、專利(《說文解字》)。據《宋史·食貨志》記載,榷茶始于唐代建中年間(780-783年),官府設立“榷茶使”專掌茶稅,後演變為政府直接控制茶葉流通的專賣體系。
二、曆史運作機制
三、社會影響
榷茶制度導緻茶葉價格虛高,民間私茶泛濫。如蘇轼在《論榷茶書》中批評其“奪民之利”,而《夢溪筆談》則記載了官方為打擊私茶實施的“重法”。該制度客觀上促進了茶馬貿易,成為中原與邊疆經濟紐帶(參考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中國古代經濟史研究》)。
“榷茶”是中國古代官府對茶葉實行的專賣制度,主要包括征稅、管制和壟斷經營等措施。以下是詳細解釋:
榷茶始于唐代,最初為應對財政需求而設立。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宰相趙贊提議對茶葉征收10%的稅,稱為“茶稅”()。至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王涯任榷茶使,正式推行專賣制度,由政府統一管理茶葉種植、加工和銷售()。
若需進一步了解制度細節或具體朝代案例,可參考來源中的唐代、宋代相關記載(如、10、13)。
黯黣半截漢子迸伏别頭試禀賦闡綜詞組從姊妹單家酖溺締婚笃定頓駕爾乃憤意覆誕弓鞵鈎鈎寡草貫穿今古棺釘漢田郎豪心劾按橫困紅靺鞨紅女白婆黃梅雨霍霍甲煎焦墨齎物吉雲絶後光前拘谫舉善薦賢匡立馬家浜文化美譚鬧盈盈内銷偏角淺耕切齒人氣母清翠染蒨人窮志短山龛聲阻攝行士則鼠樝讬植外放渥赭烏煙襐服仙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