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理行使職權。《史記·五帝本紀》:“ 堯 立七十年得 舜 ,二十年而老,令 舜 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 唐 杜甫 《冬狩行》:“況今攝行大将權,號令頗有前賢風。” 明 何景明 《陶公行狀》:“同知常攝行府事,鋤治暴強,植立孱弱。”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 康熙 己丑冬十一月,命 李光地 攝行郊壇大禮。”
“攝行”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語境區分:
基本定義
指代行職務或暫時代理某職位行使權力,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用語。例如《史記》記載堯讓舜“攝行天子之政”,即舜代理天子職責。
典型用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自律、規範行為”,認為“攝”表約束、“行”指行為,強調遵守社會規範。但這種用法較少見于經典文獻,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漢書》等史書原文,或參考權威古漢語詞典。
《攝行》(shè x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
《攝行》的左邊是“手”部,右邊是“行”部。它共有12個筆畫。
《攝行》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攝”是從手中“支配”的意思,指引或控制的動作;“行”代表行動或者運動。因此,《攝行》的意思是指通過引導和控制來進行行動或者活動。
《攝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攝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攝行》的古代寫法可能是「攝行」或者「攝行」。
1. 這個領導能夠攝行團結同事,使得整個團隊合作無間。
2. 攝行良好的習慣對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
攝取、攝影、攝像、攝制、攝入。
引導、控制、管理。
放任、放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