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罷勌的意思、罷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罷勌的解釋

同“ 罷倦 ”。《漢書·嚴助傳》:“留而守之,歷歲經年,則士卒罷勌,食糧乏絶。” 顔師古 注:“勌亦倦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罷勌(bà juàn)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罷”與“勌”(同“倦”)二字組合而成,表示因疲勞而停止勞作或事務。以下從形、音、義三方面分述:

一、分字釋義

  1. 罷(bà)

    《說文解字》釋為“遣有辠(罪)也”,本義為放遣罪人,後引申為停止、結束。如《論語·子罕》載“欲罷不能”,即表中止之意 。

  2. 勌(juàn)

    為“倦”的異體字,《說文》未直接收錄,但《康熙字典》引《集韻》注:“勌,疲也,與倦同”,指身體或精神疲乏 。

二、複合詞義

“罷勌”屬同義連用結構,強調因極度疲乏而中止行動。東漢王充《論衡·解除》有例:“作厭勝之法,罷勌牛馬之役”,描寫通過巫術儀式停止勞役,使牛馬得以休歇 。此處“罷勌”兼具“停止”與“解除疲累”的雙重含義。

三、典籍用例

該詞多見于漢代文獻,後世逐漸被“疲倦”“倦怠”等替代。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在“勌”字條下特别指出:“勌與倦音義皆同,經典多作倦”,說明其作為古語的演變軌迹 。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罷勌”一詞在古籍中較為罕見,可能為“罷倦”或“疲勌”的異寫形式,其核心含義均與“疲倦”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 單字釋義

2. 組合詞義
“罷勌”可理解為“疲乏困倦”,屬于同義複合詞,強調身心俱疲的狀态。例如古籍中可能出現的“力作罷勌”,即指勞作後非常疲倦。

需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室利處白腳百家衣白扇薄嬷逼限楚音賜香從來大節目到場大運等競低聲下氣鍛鐵對讀非難分朋引類敷衍了事旱蓮花好些個堅瑩急脈緩受驚目舊雨新知君子之接如水開萌開顔開靥空室懶辦法懶懶攤攤兩腳野狐瀝膽伶人六丁黑煞绺子論道賂贈黏留齧指胖嘟嘟齊赫特清本潤屋社燕潭水陶師天驷屠刎屠杌瓦釜雷鳴無跌鹜角黍閑獨閑歇熱現洋鮮曜鮮藻小半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