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刲股的意思、刲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刲股的解釋

割大腿肉。割股療親,古以為孝行;割股祭祀,則表示崇敬之至。《新唐書·孝友傳序》:“ 唐 時 陳藏器 著《本草拾遺》,謂人肉治羸疾,自是民間以父母疾,多刲股肉而進。”《新唐書·烏重胤傳》:“﹝ 烏重胤 ﹞既殁,士二十餘人刲股以祭。” 明 宋濂 《瞿員外墓志銘》:“今府君不自有身,唯欲其親之安,刲股愈疾固人之所難。”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酒酣袒身相示,自戰創班班外,為親刲股痕七;左股四,右股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刲股(kuī gǔ)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本義為“割取大腿的肉”,常見于古代孝道典故中。根據《漢語大詞典》和《說文解字》的釋義,“刲”意為“刺、割”,如《周禮》中“刲牲以盟”;“股”指“大腿”,如《戰國策》中“股戰而栗”。兩字組合後,“刲股”特指古代子女割取自身大腿肉為父母治病的極端孝行。

這一行為源于中國古代醫學觀念,認為人肉可入藥療親,最早見于《新唐書·孝友傳》中“母病,刲股以進”的記載。宋代《太平禦覽》亦收錄多則刲股療疾的典故,反映其在儒家倫理體系中的特殊地位。需注意的是,現代醫學已明确反對此類行為,《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曆史詞彙,強調其文化象征意義而非實際效驗。

網絡擴展解釋

“刲股”是一個漢語詞彙,結合曆史文獻和現代釋義,其含義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刲”讀作kuī(非“guī”),意為“割取”;“股”指大腿。合指割取大腿肉的行為。

  2. 傳統用法

    • 割股療親:古代被視為孝行的極端表現,即子女生病時割下自己的大腿肉入藥,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治愈父母(《新唐書》有記載)。
    • 割股祭祀:在祭祀儀式中割肉表達崇敬之情,如唐代烏重胤去世後,二十餘人“刲股以祭”。

二、引申含義

  1. 成語化表達
    衍生為“刲股”(或“割股”)的成語,比喻為達目的不惜犧牲自身利益。這一含義可能源自古代刑罰(割肉酷刑)的殘酷性,後演變為象征性表達。

三、曆史背景與社會評價


四、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權威古籍或語言學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抱棘扁蒲秧布滿不清不白草囷曹事辰太齒少氣鋭儲精觸手德配敦煌五龍伐兵分削紛濁負勇苟祿鬼蛾孤壘掴打孤韻何國荒地黃石漸慢攪離集本解貢解裂荊吳糾禁即序急診開敞亢揚蘭阇了然鳴骥南星南障山怒江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衾裯青衣烏帽劭勸燒羊申旦達夕生烹時隱時現說闊私隙推鋒退回托地猥僻香資憲令閑員遐僻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