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易之典的意思、不易之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易之典的解釋

不變的法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易之典”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源流考析

“不易之典”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不可更改的法則、永恒不變的經典或準則。以下從語義、出處及權威引用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語義解析


二、經典出處與曆史演變

  1. 源頭追溯:

    該詞最早可溯至儒家核心經典《周易》。《周易·系辭上》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漢代學者将此思想提煉為“三易”原則,即“不易、變易、簡易”。其中“不易”指宇宙間根本規律(如陰陽之道、尊卑秩序)的永恒性,構成“不易之典”的哲學基礎。

  2. 文獻用例:
    • 東漢班固《漢書·郊祀志下》:“五經,聖人所制,萬事靡不畢載,王者所當修饬也。蓋不易之典,不可阙焉。” 此處将儒家五經明确稱為“不易之典”,确立其作為治國根本法則的地位。
    • 唐代王勃《黃帝八十一難經序》:“《易》道深矣,孔聖系之;《難經》精微,秦公述之。斯皆不易之典,鹹窮厥理。” 指《易經》與《難經》為醫學與哲學領域不可更易的經典。

三、權威詞典釋義


四、現代語義與用法 在現代漢語中,“不易之典”仍用于強調某些原則、理論或經典的永恒價值與不可動搖性。例如: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不易之典。”

此用法延續了其指代根本性、綱領性規範的核心内涵,常見于學術、法律及文化論述中。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3. 孔穎達. 《周易正義》. 收錄于《十三經注疏》. 中華書局, 1980.
  4. 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 1962.
  5. 王勃. 《黃帝八十一難經序》. 收錄于《全唐文》. 中華書局, 1983.
  6.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 1979.

網絡擴展解釋

“不易之典”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不可更改的經典或法則,強調其權威性和穩定性。其中,“不易”表示不可變更,“典”指經典、規範或法則,常用于形容經實踐檢驗或被廣泛認可的原則。


字詞解析


成語結構與用法


出處與演變


現代應用與注意


“不易之典”凸顯對經典或法則的尊崇,適用于強調權威性、穩定性的語境。其出處明确,用法靈活,但需注意不同語境的情感傾向。

别人正在浏覽...

畢其功于一役不解衣擦牀穪量抽搐楚波出去鬥訟耑此遁變奪得惡迹耳學飛磴瘋瘋勢勢佛螺負氣鬥狠幹隔澇漢子杠衣耿潔更涉宮端狗兒滾瓜爛熟懷遲劍镡賈作擊髀竟敢錦衾基石拷問趷踏勒脖子兩畝地鱗鱽林下意離卻藜烝蘆笛幔屋靡俗磨切弄丑拍擊聲青幟燃指滲和設心處慮詩槊施助瘦嵓嵓水渌渌死聲活氣逃漏跳高替夷徒手尾聲昔零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