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da]∶形式上與樂曲或樂章(如賦格曲或回旋曲)的主結構不同的最後或結束樂段
(2) [epilogue;come to an end;end]∶泛指結束階段
大會已接近尾聲
(1).戲曲名詞。泛稱諸宮調、唱賺、雜劇、傳奇等腳本裡大多數套曲中最末一曲。 明 楊慎 《升庵詩話·樂曲名解》:“趨與亂在曲之後,與《吳聲》之送,若今之尾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張貢士》:“當病起時,所記崑山曲者,無一字遺……後其嫂夫人以為不祥語,焚棄之。每從酒邊茶餘,猶能記其尾聲。”
(2).指樂曲的最後一部分。
(3).叙事性文藝作品的最後一部分。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引言:“劇作者在一個劇本裡所要說的對于社會人生的話,有時也會在一篇序文裡或在劇本的前奏(prologue)或尾聲(epilogue)裡。” 巴金 《家》序:“我隻希望他們看到‘尾聲’裡面的一句話。”
(4).指事情的結束部分。 馬烽 《三年早知道》:“秋收已近尾聲,田野裡一片深秋的景色。”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十一章:“東線部隊在冰天雪地的 長津湖 畔的作戰,也接近尾聲。”
“尾聲”一詞在不同領域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事物接近結束或結束時的狀态,常用于描述事件、工作等收尾階段()。例如:“工作接近尾聲”“盛夏的尾聲”。
文學與戲劇
音樂與戲曲
日常比喻
如需進一步了解“尾聲”在具體作品(如《狐妖小紅娘》)中的應用,可參考相關文學解析或音樂理論資料。
尾聲是指某事物結束或終結時的最後階段,通常用于音樂、戲劇等藝術表演場合,用來表達結束的意味。
尾聲的部首是屍字旁,總共三個筆畫。
尾聲一詞源于古代音樂術語,最早出現在中國戲曲文化中。在舊時的京劇演出中,尾聲是戲曲表演的最後一幕,也是向觀衆道謝并結束演出的一部分。後來,這個詞彙逐漸擴展到其他藝術領域,表示各種形式的結束和結束的方式。
尾聲(繁體字)
在古代文獻中,尾聲的寫法有時會使用「未聲」的形式來表達。未表示已經結束的狀态,聲表示聲音。這種寫法強調了尾聲作為一種結束的聲音。
1. 演唱會的尾聲上,歌手向觀衆道謝并演唱經典曲目。
2. 故事的尾聲揭示了主人公的命運走向,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開場尾聲:指在演出開始時或特定時刻奏響的結束音樂或進行的節目。
2. 引子尾聲:指故事中或演出中的插曲或小品在結束時所表演的一段段落。
尾聲的近義詞包括:結束、結局、收尾。
尾聲的反義詞是開場,表示開始的階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