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擊髀的意思、擊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擊髀的解釋

以手拍股。 唐 李翺 《答韓侍郎書》:“當為再三讀之,以代擊髀而歌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擊髀"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典故用語,其核心含義指代壯志未酬的憤懑之情。該詞由兩個語素構成:

  1. 擊:本義為敲打,此處引申為拍擊動作
  2. 髀:指人體大腿外側,《說文解字》訓為"股外也",即現代解剖學中的股骨部位

典故可追溯至《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注引《九州春秋》記載:劉備見髀肉複生而慨然流涕,自歎"日月若馳,老将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遂"以鞭杖擊髀"。該動作成為後世文人表達英雄遲暮、壯志難酬的經典意象,如陸遊《夜泊水村》中"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即暗合此典。

從語用學角度分析,"擊髀"包含三層語義:

  1. 時間焦慮:通過肢體動作具象化時間流逝帶來的焦灼感
  2. 功業意識:承載儒家傳統"三不朽"的價值追求
  3. 英雄叙事:常作為曆史典故出現在懷古、述志類文學作品中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體,常見于曆史題材創作或學術評論,如錢鐘書《管錐編》論及魏晉風度時曾引此典(中華書局1979年版)。需要說明的是,由于該詞屬于文言遺存,實際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修訂版)"擊髀"條目獲取更詳盡的釋義與用例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擊髀”是一個古代成語,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1.基本解釋

“擊髀”指以手拍打大腿的動作,常用于表達情緒激動或感慨時的下意識反應。

2.詞源與出處

該詞源自《詩經·大雅·文王》中的《鴻雁》篇:“擊髀奮足,以距其門。”原意是用力拍打大腿後迅速行動,以阻止大雁逃離,後引申為情緒外露的表現。

3.使用場景

4.構成解析

5.總結

“擊髀”通過具象的肢體動作傳遞抽象的情感,是漢語中生動表達情緒的典型詞彙,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曆史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百出岔路口傳呼刺詩電瓶車兜售黩倫輔職幹酵母甘棠之惠個人收入貨币化割線溝郭寡民歸遁焊撥混堂霍人降級湔衣赍恨矜張紀事畸胎九市具體困隘棱棱愣頭愣腦貿市媒衒謬僻漚鹭抛費淺毛起初七貴清迥清籁親重遒宕散樂上皇水南山人訟疏擻抖抖條品替死鬼通币統通為法巍聳無動于衷悟佛無殊吳王鄉意邪慝細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