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耳學的意思、耳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耳學的解釋

語出《文子·道德》:“故上學以神聽,中學以心聽,下學以耳聽。以耳聽者學在皮膚,以心聽者學在肌肉,以神聽者學在骨髓。故聽之不深,即知之不明。”後因指僅憑聽聞所得為耳學。《宋書·沉慶之傳》:“ 慶之 厲聲曰:‘衆人雖見古今,不如下官耳學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勉學》:“又嘗見謂矜誕為誇毗,呼高年為富有春秋,皆耳學之過也。” 宋 朱熹 《答陳膚仲書》之一:“今人耳學,都不将心究索,難與論是非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耳學”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僅憑聽聞獲取知識而缺乏深入思考的學習方式,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定義

  1. 出處:最早見于戰國時期《文子·道德》,原文将學習分為三個層次:

    • 上學:以“神聽”領悟精髓(骨髓層面);
    • 中學:以“心聽”理解内涵(肌肉層面);
    • 下學:以“耳聽”獲取表象(皮膚層面)。
      由此引申,“耳學”指僅通過聽聞獲得淺層知識,缺乏深入思考。
  2. 字義拆分:“耳”指聽覺感官,“學”為學問,字面即“通過耳朵學習”。

二、曆史語境中的批評

古代文獻多對“耳學”持否定态度:

三、現代引申含義

在當代語境中,“耳學”可引申為兩種解讀:

  1. 被動學習:依賴他人傳授而不主動探究,易導緻知識碎片化或誤解。
  2. 學術虛名:部分人通過道聽途說标榜學問,卻無真才實學。

四、相關成語與啟示

與“耳學”相關的成語如“道聽途說”“一知半解”等,均強調學習需結合思考與實踐。古人提倡“心聽”“神聽”,即通過反思和内化深化認知。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子》《顔氏家訓》等古籍原文,或訪問漢典等權威辭書平台(部分内容引自)。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耳學這個詞是指關于耳朵的學問和研究。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耳學的組成是耳(部首:耳,筆畫:4)和學(部首:子,筆畫:8)。耳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醫學著作《黃帝内經》中的穴位學說,其中詳細介紹了與耳朵相關的穴位和治療方法。在繁體字中,耳學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些差異,但耳學一詞在不同時期的字形變化不大。 以下是一些關于耳學的例句:1. 我對耳學很感興趣,正在學習相關的解剖學知識。2. 耳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分支,研究耳朵的解剖結構和聽力功能。 一些與耳學相關的組詞包括聽力學、耳科學、聽覺研究等。與耳學近義的詞語有耳科學、聽力學,它們都涉及到耳朵的研究和學問。反義詞方面,可能沒有直接的反義詞與耳學相關。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