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latives and friends] 親戚朋友
親戚朋友。 清 唐甄 《潛書·善施》:“千金之富,可惠戚友。”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蘇相國》:“其入閣後,龍鐘目眊,至不能辨戚友。”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七:“我用紅筆寫了一封三千來字的長信,托支持我的四堂兄在一個遠親舉辦的婚宴上,當衆宣讀給所有的戚友聽。”
“戚友”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ī yǒu,其核心含義為親戚朋友。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潛書》《嘯亭雜錄》等古籍,或現代作家蕭乾的作品。
戚友是一個合成詞,由“戚”和“友”兩個字組成。
“戚”意為凄涼、憂傷,與友誼相結合,表示“憂傷的朋友”或“傷感的知己”。因此,“戚友”一詞通常用來形容關系親密、情感深厚的朋友。
“戚”字的部首是“戈”,總共有7劃。
“友”字的部首是“又”,總共有4劃。
“戚友”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莊子·逍遙遊》。在這篇文章中,莊子以“戚戚焉如喪其所與”的形容詞來形容友情的傷感。
繁體字“戚友”沒有變化,仍然用“戚友”這兩個字表示。
在古代漢字中,“戚友”一詞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即使是在繁體字時期,該詞也沒有發生變化。
1. 他們兩個是多年的戚友,彼此之間有着深厚的友情。
2. 在我失意時,他一直陪伴在我身邊,他是我最親密的戚友。
戚戚、憂戚、戚然、失戚、歎戚等。
朋友、知己、密友、交情好、要好的朋友。
敵人、仇人、陌生人、疏遠的人、不友好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