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到了晚年不能保持節操。《明史·于孔兼傳》:“疏論都禦史 吳時來 晚節不終,不當諡忠恪。”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七:“ 雲 貴 總督 楊應璩 ,字 秋水 ,有賢名。入相後以 緬甸 僨事,緻晚節不終。”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但這也不過白圭之玷,并非晚節不終。”
“晚節不終”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到晚年未能保持原有的節操或品行,含貶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善始善終”的重視,尤其強調晚年作為人生終章的象征意義。若晚年失節,則可能否定其一生功績,體現儒家思想中“修身齊家”的終身性要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造句,可參考《明史》《隨園詩話》等原著或權威詞典釋義。
晚節不終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晚年的操行延續到最後,表現出的品德和道德觀念非常高尚。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晚、節、不、終。
晚節不終的部首和筆畫分别為:
晚:由日字旁和一字旁組成,總筆畫數為12。
節:由艹字頭和少字底組成,總筆畫數為6。
不:為單獨一個字,總筆畫數為4。
終:由纟字旁和冬字底組成,總筆畫數為8。
晚節不終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呂氏春秋·進賢》一書中。《晉書·郗超傳》中也有類似的描述。繁體字為晩節不終。
在古時候,晚節不終的寫法可以有一些變化。比如,晚字的古代寫法為晚,不字的古代寫法為畢,終字的古代寫法為終。這些變化是由于漢字的發展演變而産生的。
以下是一些例句,用來解釋晚節不終這個成語的意思:
1. 他一生以高尚的品德和真誠的行為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可見他晚節不終。
2. 盡管年事已高,但他依然堅守自己的原則,可謂晚節不終。
3. 這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仍舊處處以德為先,展現出了晚節不終的氣質。
一些與晚節不終相關的詞語包括:晚年、操行、品德、高尚、道德觀念。
晚節不終的近義詞可以是:晚年有所為、晚年仍德、晚年德行。
晚節不終的反義詞可以是:早衰、早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