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起行的意思、起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起行的解釋

(1).行走。 宋 蘇轼 《西齋》詩:“起行西園中,草木含幽香。”《老殘遊記》第四回:“ 老殘 住在店内,本該僱車,就往 曹州府 去,因想沿路打聽那 玉賢 的政績,故緩緩起行,以便察訪。”

(2).動身;出動。《水浒傳》第五八回:“ 宋江 喚 鐵面孔目 裴宣 定撥下山人數,分作五軍起行。” 蔡東藩 《唐史通俗演義》第十一回:“遂調集戰艦,即日起行。”

(3).行動,具體作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總而言之:這種人坐言則有餘,至於起行,他非但不足,簡直的是不行。”

(4).泛指動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五回:“你看他一般的起行坐立,不過動生厭倦,似乎無甚大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起行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兩個核心層次:

一、基本釋義

指動身出發,即離開原處開始行程。該詞強調由靜态轉為動态的行動起點,常見于描述人物或隊伍的啟程。

例證:

《漢語大詞典》釋為“動身;出發”,如“明日拂曉起行”。

二、深層用法分析

  1. 動作的啟動性

    側重動作的起始狀态,隱含“從停留到行動”的轉變過程。古漢語中常與目的地搭配,如“起行赴京”。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指出其隱含“從原地啟程”的位移特征。

  2. 及物與不及物雙用
    • 不及物:單獨使用,如“車隊已起行”。
    • 及物(古語用法):後接目的地,如“起行塞北”(見于明清小說)。

三、古語語境中的特殊含義

在部分文言文獻中,“起行”可引申為實施或推行某項事務,但此用法現代已罕見。

書證: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引《論衡》“法令起行”即取“施行”之義。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0-7352-1
  2.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四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ISBN 978-7-5600-8625-1
  3. 《明清小說語彙研究》,中華書局,ISBN 978-7-101-11234-5
  4.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四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6149-3

網絡擴展解釋

“起行”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解釋

  1. 行走
    指身體移動的動作,如蘇轼《西齋》詩:“起行西園中,草木含幽香”。

  2. 動身、出發
    常見于古籍,表示開始行程。例如《老殘遊記》第四回:“緩緩起行,以便察訪”。

  3. 行動或具體作為
    強調實踐,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提到“坐言有馀,起行不足”。

  4. 泛指動作
    廣義指一切行為或動态表現。

二、詳細解析

三、例句參考

四、總結

“起行”的核心含義可歸納為“從靜态轉向動态”,既可指具體出行,也可抽象為行動力。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具體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百日丹背谲别樹一旗鋤擊醋漿村媪寸進道徑搭眼诋彈饤鬥董卓饾辏斷屠頓修非極性鍵分文不直負反饋敷粉負诮負星割裂衮繡好飲合家話别滑膩膩回源降黜監院家孫潗潗楖枥錦紳嵇阮舉力羸師兩栖動物斂禍留連鸾閨媢賢門外樓頭侔利弄思懦靡縴手钐鐮神獸收瘗書名號似續素殼镗威洮硯條氏亡軍相待夕鼓西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