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起行的意思、起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起行的解释

(1).行走。 宋 苏轼 《西斋》诗:“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老残游记》第四回:“ 老残 住在店内,本该僱车,就往 曹州府 去,因想沿路打听那 玉贤 的政绩,故缓缓起行,以便察访。”

(2).动身;出动。《水浒传》第五八回:“ 宋江 唤 铁面孔目 裴宣 定拨下山人数,分作五军起行。”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十一回:“遂调集战舰,即日起行。”

(3).行动,具体作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总而言之:这种人坐言则有餘,至於起行,他非但不足,简直的是不行。”

(4).泛指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你看他一般的起行坐立,不过动生厌倦,似乎无甚大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起行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核心层次:

一、基本释义

指动身出发,即离开原处开始行程。该词强调由静态转为动态的行动起点,常见于描述人物或队伍的启程。

例证:

《汉语大词典》释为“动身;出发”,如“明日拂晓起行”。

二、深层用法分析

  1. 动作的启动性

    侧重动作的起始状态,隐含“从停留到行动”的转变过程。古汉语中常与目的地搭配,如“起行赴京”。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指出其隐含“从原地启程”的位移特征。

  2. 及物与不及物双用
    • 不及物:单独使用,如“车队已起行”。
    • 及物(古语用法):后接目的地,如“起行塞北”(见于明清小说)。

三、古语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在部分文言文献中,“起行”可引申为实施或推行某项事务,但此用法现代已罕见。

书证: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引《论衡》“法令起行”即取“施行”之义。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0-7352-1
  2.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四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ISBN 978-7-5600-8625-1
  3. 《明清小说语汇研究》,中华书局,ISBN 978-7-101-11234-5
  4.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06149-3

网络扩展解释

“起行”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解释

  1. 行走
    指身体移动的动作,如苏轼《西斋》诗:“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2. 动身、出发
    常见于古籍,表示开始行程。例如《老残游记》第四回:“缓缓起行,以便察访”。

  3. 行动或具体作为
    强调实践,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提到“坐言有馀,起行不足”。

  4. 泛指动作
    广义指一切行为或动态表现。

二、详细解析

三、例句参考

四、总结

“起行”的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从静态转向动态”,既可指具体出行,也可抽象为行动力。建议结合上下文判断其具体指向。

别人正在浏览...

叆靅抱瓮灌园报务员便中碜碜大卞大茂山大务放纷反正富尔贝人腑水浮索拂衣根部故林骇炫号谍合夥和钟烘然红紫夺朱还有降笔奸誉积存纪群之交极盛九经百家扛长工抗章圹圹昆戎梅首梦雨眠息磨励末筵暮暮排日癖好七尺之躯清听泉帖任纵荣露戎威山意侍执巾栉守数庶男岁酒腾布忝职头版脱泥亡魂无隄闲禄宪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