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鹽的意思、苦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鹽的解釋

粒狀鹽,粗鹽。《周禮·天官·鹽人》:“祭祀,共其苦鹽散鹽。” 賈公彥 疏:“苦當為盬,盬謂出於鹽池,今之顆鹽是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苦鹽”的詞義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苦鹽”指顆粒狀的粗鹽,屬于未經精細加工的自然鹽形态。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鹽人》中的記載:“祭祀,共其苦鹽散鹽。”

二、文獻依據

  1. 《周禮》注解:東漢經學家賈公彥在注疏中提到,“苦”通“盬”(gǔ),指直接從鹽池中提取的天然顆粒鹽(顆鹽)。這類鹽因未提純而帶有苦澀味,故稱“苦鹽”。
  2. 古代用途:主要用于祭祀等莊重場合,與精細的“散鹽”并列使用。

三、其他解釋

現代部分資料提到,“苦鹽”可能指七水硫酸鎂(MgSO₄·7H₂O),因其味苦且呈結晶顆粒狀得名,常用于醫藥或工業領域。但此說法多見于非權威性來源,需謹慎參考。

總結

“苦鹽”的核心詞義為粗顆粒鹽,其苦澀特性源于古代制鹽工藝的局限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及漢代注疏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苦鹽>是指苦味的鹽。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部首:米 - 筆畫:9畫 【來源】 《苦鹽》的來源較為簡單,即是“苦味的鹽”。在古代,鹽是重要的調味品,而有些鹽含有苦味,因此這種鹽就被稱為苦鹽。 【繁體】 《苦鹽》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為「苦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基本相同,沒有較大的變化。在古代文獻中,使用的還是現代标準字體。 【例句】 - 這種苦鹽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但口感較強。 - 她喜歡在烹饪中加入一些苦鹽,以增添食物的層次感。 【組詞】 - 苦味: 指味道具有苦澀感。 - 鹽堿: 指鹽和堿的組合。 - 苦口: 指味道苦澀。 - 鹽場: 指專門開采鹽礦的地區。 【近義詞】 - 苦鹹: 指味道同時帶有苦味和鹹味。 - 苦澀: 指味道有苦味且容易引起口幹。 【反義詞】 - 甜鹽: 指味道帶有甜味的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