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素的意思、味素的詳細解釋
味素的解釋
即味精。參見“ 味精 ”。
詞語分解
- 味的解釋 味 è 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味覺。味道(亦指興趣)。滋味。 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氣味。香味兒。 情趣:趣味。興味。意味。津津有味。 體會,研究:體味。耐人尋味。 量詞,指中草藥的一種:五味藥。
- 素的解釋 素 ù 本色,白色:素服。素絲。 顔色單純,不豔麗:素淨。素淡。素妝。素雅。素描。 潔白的絹:尺素(用綢子寫的信)。 本來的,質樸、不加修飾的:素質。素養。素性。素友(真誠淳樸的朋友)。 物的基本成分
網絡擴展解釋
味素是漢語中對“味精”的别稱,指一種以谷氨酸鈉為主要成分的調味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名稱來源
- 基本含義:味素即味精,日語中稱為“味之素”(AJI-NO-MOTO)。20世紀初,中國工程師吳蘊初通過研究日本産品,将谷氨酸鈉命名為“味素”,意為“味道精華”。
- 語言差異:中國大陸多稱“味精”,台灣地區及部分方言中常用“味素”。
2.化學成分與特性
- 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化學式:$C_5H_8O_4NNa·H_2O$),摩爾質量187.13g/mol,熔點232℃。
- 物理性質:白色結晶或粉末,易溶于水,與鹽同用可增強鮮味。
3.來源與制作
- 原料:傳統以小麥、大豆、玉米等植物蛋白為原料,現代多通過澱粉或甜菜糖蜜發酵制成。
- 曆史背景:1908年由日本科學家池田菊苗從海帶中首次提取,後工業化生産。
4.用途與使用建議
- 調味功能:增強食物鮮味,尤其適用于湯、炒菜等,建議在出鍋前加入以避免高溫分解。
- 其他作用:可緩和酸、苦味,促進食欲。
5.安全性與争議
- 適用人群:成年人可適量食用,但嬰兒不宜。
- 安全性:國際食品機構認為適量使用安全,但過量可能引發口幹等反應。
如需進一步了解制作工藝或曆史發展,的發明故事及的成分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味素的意思
味素是一個中文詞彙,主要指食物或飲品中的味道成分,例如旺旺雪餅中的巧克力味素。
拆分部首和筆畫
味素的拆分部首為口和米。
味素的筆畫數為8畫。
來源
味素一詞是由“味”和“素”兩個字組成。
“味”指的是食物的滋味,而“素”則表示純淨、純淨的意思。
繁體
繁體字“味素”與簡體字相同,不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味素的寫法并未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這道菜加了一些味素,使得味道更加濃郁。
2. 她喜歡使用味素來提升菜肴的風味。
組詞
味素的組詞有:味素雞、味素粉、味素包等。
近義詞
味素的近義詞包括:調味品、調料。
反義詞
味素的反義詞可以是:無味的、淡無味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