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元豐 間頒行的武學生應試必讀的七種兵書。即《孫子》、《吳子》、《六韬》、《司馬法》、《黃石公三略》、《尉缭子》、《李衛公問對》,又稱“武經七書”。《宋史·選舉志三》:“凡武學生,習‘七書’兵法、步騎射。”
“七書”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但根據權威資料,其核心含義更傾向于軍事典籍的合集:
七書指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官方頒行的七部軍事經典,合稱“武經七書”,是古代武科舉的必讀教材。具體包括:
曆史背景:宋代為選拔軍事人才,将七部兵書彙編為《武經七書》,成為武學生考試和将領研習的核心内容(《宋史·選舉志》記載)。
少數資料提到“七書”指由七個字組成的文章或書籍,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軍事或曆史文獻,可能與詞語的誤用或衍生義相關。
建議:若需深入研究,可參考《宋史》或《武經七書》原典,或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進一步查證。
《七書》是指一部由七本書組成的書籍集合。這些書籍通常相互獨立,但又有一定的聯繫和共同主題。
拆分《七書》的部首為丿(piě)和書(shū),筆畫為五畫。
《七書》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它由古籍整理者根據某一特定主題或學術領域的需要,将相關的書籍編撰成集合而得名。
繁體字中的《七書》保持相同的形狀和意義。
在古代,一般将《七書》的字寫成“㔾書”。
1. 這個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其中包括了《七書》的全集。
2. 他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了《七書》中的内容,對這個領域有了更深的了解。
1. 七子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爾雅》、《尚書》、《詩經》七種儒家經典)
2. 七巧闆(一種兒童玩具,由七個不同形狀的闆塊組成)
七種書籍集合
非七種書籍集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