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天道的意思、天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天道的解釋

[spritual principles;divine order of things] 自然規律

天道變化。——[英]赫胥黎著、 嚴複譯《天演論》

詳細解釋

(1).猶天理,天意。《易·謙》:“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書·湯诰》:“天道福善禍淫,降災於 夏 。” 晉 陶潛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天道幽且遠,鬼神茫昧然。”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三折:“直恁般歹做作,隻除是沒天道。”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我不信天道,故不言天道之不公。”

(2).指自然界變化規律。《莊子·庚桑楚》:“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寳成。夫春與秋,豈無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郭象 注:“皆得自然之道,故不為也。” 漢 桓寬 《鹽鐵論·水旱》:“六歲一饑,十二歲一荒,天道然,殆非獨有司之罪也。” 唐 孟郊 《感懷》詩之六:“四時更變化,天道有虧盈。” 明 田藝蘅 《留青日劄·大明大統曆解》:“蓋天道無端,惟數可以推其機;天道至妙,因數可以明其理。”

(3).指顯示征兆的天象。《國語·周語下》:“吾非瞽史,焉知天道?”

(4).氣候,天氣。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三折:“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衝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水浒傳》第三二回:“冬月天道,溪水正涸,雖是隻有一二尺深淺的水,卻寒冷的當不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陸判》:“判曰:‘天道溫和,可以冷飲。’” 梁斌 《紅旗譜》十六:“天道熱,不想吃個瓜?”

(5).時光,時候。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三折:“這早晚天道,也不是你來的時候。” 元 鄭廷玉 《金鳳钗》第三折:“天道晚了,喒歇息了罷。” 梁斌 《紅旗譜》十:“看天道不早,她要回家去。”

(6).局勢,形勢。 柳青 《銅牆鐵壁》第八章:“因為藏反的都是些老人、娃娃和婆姨女子們,要是天道一變,人們往哪裡跑是好?”

(7).佛教所說六道之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天道”是中國古代哲學和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内涵豐富且在不同語境下有多重解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字面含義
    指天的運動變化規律,即萬物的規則與道理。世界必有其規則,天道是客觀存在的自然法則,涵蓋宇宙運行、四季更替等規律(如“春生秋實”出自《莊子·庚桑楚》)。

  2. 哲學範疇
    在中國哲學中,天道既是自然規律,也與人道(社會倫理)相關聯,被認為是宇宙和諧有序的基礎。例如,《易經》提到“天道下濟而光明”,強調其普遍性。

二、核心内涵的分歧

  1. 唯物主義觀點
    認為天道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鹽鐵論》提到“天道然”,指氣候變化等自然現象遵循客觀規律。

  2. 唯心主義觀點
    将天道視為“天意”或神明意志的體現,如《書·湯诰》中“天道福善禍淫”,認為天會獎懲善惡。

三、其他延伸含義

  1. 天象與氣候
    古代将天文現象(如星象)稱為天道,也指代天氣或季節,如元曲《窦娥冤》中“三伏天道”指酷暑時節。

  2. 佛教六道之一
    在佛教中,天道為六道輪回中的善道之一,指天神所處的境界。

  3. 社會局勢
    古語中可引申為時局或形勢,如“天道變化”形容時代變遷。

四、文化影響

天道思想深刻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如道家主張“順應天道”,儒家強調“天人合一”。陳毅詩句“我不信天道,故不言天道之不公”則體現了現代對傳統概念的反思。

以上内容綜合了哲學、文獻及曆史語境,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或學派觀點,可參考《易經》《莊子》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天道

天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為"天"和"道"兩個字。它在漢字中的部首分别是"一"和"辵",總共有8個筆畫。

天道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在古代代表着自然界中的規律和秩序。"天"指的是宇宙之間的至高無上的存在,以及一切自然現象的根源。而"道"則表示着一種綱常、法則或是規定,是指自然界中無法抗拒的力量和規律。

在繁體字中,天道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而天道的古代漢字寫法是天彳裡。雖然寫法有所不同,但意思和含義都是指代着宇宙中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

以下是一些使用天道這個詞的例句:

1. 天道無情,常常會讓人感到不可捉摸。

2. 在宇宙間,萬物都受天道的支配。

組詞:天命、天道人事、天道酬勤、天行道、天下大亂、天時地利人和。

近義詞:天理、自然法則。

反義詞:違背天道、違反自然規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