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五行家指由青色之物所産生的能預兆災禍發生的怪異現象。《漢書·五行志中之上》:“時則有青眚青祥。唯金沴木。” 顔師古 注引 李奇 曰:“内曰眚,外曰祥。”《新唐書·五行志一》:“ 大和 九年 鄭注 篋中藥化為蠅數萬飛去, 注 始以藥術進,化為蠅者,敗死之象,近青眚也。”《清史稿·災異志三》:“ 康熙 十七年六月十二日, 平湖 青眚見。”
“青眚”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五行理論的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青眚”指古代五行家認為由青色之物引發的災禍預兆現象,屬于自然異象的範疇。青色對應五行中的“木”,當五行相克失衡(如“金克木”)時,可能通過此類現象預示災禍。
該詞反映了古人通過自然現象附會人事吉兇的思維方式,與五行學說中的“天人感應”觀念密切相關。
青眚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作為名詞使用。下面分别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介紹青眚。
青眚的字形由“青”和“眚”兩個部分構成。其中,“青”字部首為“青”,包含一筆;“眚”字部首為“目”,包含四筆。
青眚最早出現在《詩經》中,意為綠色的陰影,多用于形容樹木下的蔭涼之處。
青眚的繁體字為“青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青眚的“眚”字部分曾用“羊”字作為字形,表示陰影的意思。
1. 夏日的午後,我喜歡坐在樹下的青眚之中,享受一份清涼和甯靜。
2. 這座小橋下的水邊,常年都有青眚覆蓋,是夏日炎炎的最佳避暑去處。
青眚沒有固定的組詞,一般用作單獨的名詞出現。
青眚的近義詞包括陰涼、蔭庇、蔭涼等。
青眚的反義詞包括烈日、酷暑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