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磨;切磋相正。 宋 王安石 《与王深父书》之一:“自与足下别,日思规箴切劘之补,甚於飢渴。”《明史·王叔英传》:“ 叔英 与 孝孺 友善,以道义相切劘。”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诗道杂而多端,而友朋切劘之义,因之而衰矣。” ********* 《致国6*民6*党员书》:“但以主义相切劘,则举凡营私垄断之言,悉无自而入。”
磨擦。 汉 扬雄 《太玄·掜》“劘之於事” 晋 范望 注:“劘谓切劘。” 唐 刘禹锡 《砥石赋》:“沃之草腴,杂以乌膏。切劘下上,真质焯见。”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切劘汉语 快速查询。
切劘(qiè mó)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切磋、琢磨以达到深入研讨或修正的目的,常用于学术、技艺或品行的探讨。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参考:
切磋琢磨
指反复研讨、推敲,以达到精进的效果。
例:《汉书·贾谊传》引贾谊《治安策》:“切劘孝弟,蹈履忠正。”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437页。
规劝修正
引申为对他人的言行或思想提出批评建议,促其完善。
例:宋·王安石《与孙莘老书》:“相切劘以道义,相薰陶以德业。”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89页。
二字组合强调通过反复剖析与打磨实现精进。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2013年。
《新唐书·文艺传》载文人“切劘经义,辩析毫芒”,指深入研讨经典。
朱熹《答吕伯恭书》:“朋友切劘之益,不可一日无。”强调朋辈间道德砥砺。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4年,第1128页。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024页。
释“劘”为“磨砺”,引《广雅·释诂三》:“劘,磨也。”
注“切劘”为“切磋琢磨”,列于“劘”字条目。
(注:因古籍释义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辞书,确保学术严谨性。)
“切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该词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
现代多用于形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或团队协作中精益求精的态度。例如:“设计师对作品切劘再三,力求完美。”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文献来源。
白衣仙人霸相笔伐必然与自由鼻山根卜居插科打诨唱月成眠呈阅瘛瘚纯嘏刀山火海垫溺凤凰弓風雞构巢骨化风成诡辟果乾海岭洪湍黄虀白饭火力圈检刮贱事皎雪骢急公锦塍竞销矜汰揪扯鹫章君侧军座客队龙埛砻砺迷惑汤排手平衢品弦法匹士破相凄怨壤室圣奥审正摄意蛇鱼矢死不二涛声天华乱坠推次土壤母质土朱乌皮几象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