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竹箱。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精物妖怪百端》:“火從篋簏中起,衣物燒盡。”
“箧”和“簏”是兩個與竹制容器相關的漢字,均以“竹”為部首,但具體含義和用法有所不同:
字 | 讀音 | 容器大小 | 典型用途 | 文化意象 |
---|---|---|---|---|
箧 | qiè | 較小 | 書籍、衣物 | 文人雅物,象征學識 |
簏 | lù | 較大 | 雜物、粗重物品 | 日常用具,偏實用 |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竹器的分類或文獻例證,可查閱《說文解字》或《古代漢語詞典》。
《箧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古代用來裝載書籍、文稿或衣物的箱子、櫃子。
拆分《箧簏》的部首是“⺮”和“罒”,其中“⺮”是“竹”部,“罒”是“網”部。
它的總筆畫數是20畫,其中“箧”有14畫,“簏”有16畫。
《箧簏》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晚,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韓蕩子禮士谏議》。
在繁體字中,“箧”以“笥”來表示,“簏”則以“籙”來表示。
在古時候,漢字“箧簏”有着不同的寫法。
其中,“箧”可以寫作“匧”、“匼”;而“簏”可以寫作“籮”、“籙”、“爐”。這些寫法在不同曆史時期和地域中使用。
1. 他打開箧簏,取出一本古書。
2. 我收拾好行李,放入了旅行箧簏中。
組詞“箧簏”可以使用在一些相關的場景中,如:
- 書箧:裝載書籍的箱子。
- 衣箧:裝載衣物的櫃子。
與“箧簏”相近的詞語有:
- 籠子:一種小型的箱子。
- 櫃子:一種用于存放物品的家具。
而與“箧簏”相反的詞語可以是:
- 開放:指沒有被封閉或關閉。
- 倒空:指将箱子中的物品取出,使其變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