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锉薄铜钱取其屑另铸钱。《后汉书·刘陶传》:“愿陛下宽鍥薄之禁,后冶铸之议。”
(2).浇薄;刻薄。《新唐书·魏徵传》:“且暇豫而言,皆敦尚 孔 老 ;至於威怒,则专法 申 韩 。故道德之旨未弘,而鍥薄之风先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世未有鍥薄姦黠而友于兄弟者。”
“锲薄”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献用例来理解:
古代经济行为
指通过锉薄铜钱边缘、收集金属碎屑以重新铸钱的非法手段。这种行为在汉代曾被严格禁止,如《后汉书·刘陶传》提到:“愿陛下宽锲薄之禁,后冶铸之议”。知网百科进一步解释,“锲薄”也指钱币因非法加工而变得薄小、厚薄不均的状态。
形容性格或社会风气
引申为“刻薄”“浇薄”,指人情淡薄或品行苛刻。例如《新唐书·魏徵传》批评:“锲薄之风先摇”,描述道德未兴而刻薄之风已盛的现象。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亦用此词形容奸诈之人对待亲族的冷漠。
该词兼具具体行为(古代经济弊端)与抽象特质(人性或风气)的双重含义,需根据文献语境判断具体指向。
《锲薄》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坚持不懈、追求卓越。这个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持之以恒、不怕辛苦,勤奋努力,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锲薄》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锲薄》一词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的意思是:锲(刻)下的木头,即使放置很久不动,也不会断裂;而坚持刻下去就能雕刻金石。后来,人们将“锲而不舍”的“不舍”变为“薄”,形成了成语《锲薄》。
《锲薄》这个成语的繁体字为《鍥薄》。
《锲薄》这个成语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
锲:長方形斜折长方形
薄:三点水下花旁
1. 他在学习上一直锲薄不舍,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2. 只有锲薄不舍地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锲薄》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例如:
《锲薄》的近义词是“锲而不舍”,意思既相近又强调了坚持不放弃的意志。
《锲薄》的反义词是“敷衍塞责”,意思是做事敷衍了事,不尽心尽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