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ron rice bowl—a secure job;unbreakable rice bowl] 比喻穩固的永遠不會失業的工作
打破鐵飯碗
比喻非常穩固的職位。 巴金 《寒夜》九:“吃公司的飯?我們這個不是鐵飯碗啊!” 蕭乾 《一本褪色的相冊》二:“他最珍視自由,為那個,他甘心把鐵飯碗打破。”
“鐵飯碗”是一個具有時代特征和社會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五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定義
傳統意義上,“鐵飯碗”指代體制内穩定且福利優渥的工作,如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崗位。這類工作因編制保障、收入穩定、失業風險低,被視為“堅固如鐵”的職業保障。
現代延伸含義
隨着社會發展,其内涵逐漸擴展為個人核心競争力。如教師曾提出:“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有飯吃,而是走到哪裡都有飯吃”,強調通過持續學習與實踐,培養不可替代的專業能力,從而在任何環境中都能立足。
社會背景與争議
文化符號與批判
該詞也隱含對特權依賴的諷刺,如部分人通過關系或權力維持職位穩定。近年來,市場經濟沖擊下,“鐵飯碗”的絕對穩定性受到挑戰,更多人轉向追求動态的職業適應力。
語言與翻譯
英文直譯為“iron rice bowl”,意譯可作“job for life”或“a life-long job”,體現其終身職業保障的語義特征。
從體制庇護到能力為王,“鐵飯碗”的演變映射了中國社會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以及個體價值觀從求穩到求變的升級。
鐵飯碗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它通常用來形容一種穩定且不易喪失的工作或職業,尤指公務員或國企員工等享有高待遇和穩定福利的職位。這個詞的出現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中國進行的土地改革運動。
鐵飯碗這個詞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钅”、“饣”、“瓦”,其中“钅”是金屬部首,“饣”是食物部首,“瓦”是蓋頭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25畫。
在繁體字中,“鐵飯碗”通常被寫作「鐵飯盒」,具有相同的意義。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鐵飯碗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鐵字在古代寫作“鐵”,飯字在古代寫作“飯”,碗字在古代寫作“盌”。所以古時候漢字寫法為「鐵飯盌」。
1. 他從小就夢想着能夠獲得一份鐵飯碗的工作。
2. 父親因為有了鐵飯碗的工作,一直讓我們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組詞:鐵打的、飯碗人
近義詞:穩定工作、保險職位
反義詞:臨時工作、失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