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愆滞的意思、愆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愆滞的解釋

耽誤。《三國志·蜀志·費祎傳》“頃之,代 蔣琬 為尚書令” 裴松之 注引《費祎别傳》:“ 董允 代 禕 為尚書令,欲斅 禕 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愆滞”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書面用語,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指耽誤、延誤,多用于描述事務處理或時間上的耽擱。例如《三國志》中提到董允接替費祎職位後,因模仿其行事風格,導緻“旬日之中,事多愆滞”,即事務積壓延誤。

2.詞源與出處

3.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釋或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愆滞》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愆滞》(qiānzhì)是一個久遠并不常見的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過失、犯罪和耽擱。盡管它現在已很少使用,但在古代文獻中常可見到。

拆分部首和筆畫

《愆滞》的部首是心字旁,它共有15畫。

來源和繁體

《愆滞》是古代漢字,來源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的字形。目前,我們常使用的簡化字寫作“愆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同一個字的寫法會因為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的差異而有所不同。關于《愆滞》,在古代曾以不同的形式出現。有些寫法可能沒有今天這麼常見。盡管如此,這兩個字的字形比較穩定,變化較小。

例句

1. 他愆滞了一天的工夫,無法如期完成任務。

2. 這位歌手因為曠課而被認定為愆滞學業,結果導緻了他的成績下降。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無愆(沒有過失)、滞後(落後)、滞留(停留)。

近義詞:故障(故意造成的問題)、錯誤(不正确的行為或決策)、遲緩(緩慢的行動)。

反義詞:完善(沒有缺陷的)、及時(沒有耽擱的)、順利(沒有問題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