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千字文的意思、千字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千字文的解釋

(1). 南朝 梁武帝 指令給事郎 周興嗣 用一千個不同的字編寫的文章。四字一句,對偶押韻,便于記誦,後來用為兒童啟蒙讀本。以後又有注釋、續編和改編本多種。參閱《六藝之一錄》卷一六八、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千字文》。

(2).法帖名。古人重 王羲之 書法,以 王 字集《千字文帖》, 南朝 陳 智永 、 唐 歐陽詢 、 虞世南 、 褚遂良 、 孫過庭 、 張旭 、 李陽冰 和 懷素 皆有臨本。亦省稱“ 千文 ”。 宋 黃伯思 《東觀馀論·論虞書千文》:“聞 曾 家所藏 虞 帖,未曾見,但前輩寫《千文》如 智永 輩,不正即草,未有以行書寫者。”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世傳 智永 寫《千文》八百本。”參閱《三希堂法帖》第一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千字文》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蒙學經典,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釋義、内容及文化價值進行專業解析:


一、核心定義

《千字文》 是由南朝梁代官員周興嗣(?—521)奉梁武帝之命編纂的四言韻文,全文由一千個互不重複的漢字組成,涵蓋天文、地理、曆史、倫理、教育等内容,是中國古代啟蒙教育的核心教材之一。其名稱直指文本特征:“千字”指字數,“文”即韻文體裁(來源:周興嗣《梁書·卷四十九》;《漢語大詞典》第1卷)。


二、創作背景與結構

  1. 創作淵源

    據唐代李綽《尚書故實》記載,梁武帝命周興嗣将王羲之書法殘片中一千個散字編成韻文,“一夕編綴進上,鬓發皆白”,足見其構思之精嚴(來源:李綽《尚書故實》,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文本特征
    • 字數:嚴格限定1000字,無一重複(除“潔”字因避諱重複出現)。
    • 體裁:四言韻文,共250句,分四部分,押韻工整(來源:王利器《千字文考釋》)。

三、内容體系解析

按傳統分類,全文分為四章:

  1. 宇宙自然(開篇16句)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闡釋宇宙生成,融合《易經》《淮南子》哲學觀(來源:《周易·乾卦》;劉安《淮南子·天文訓》)。

  2. 人文倫理(主體部分)

    強調儒家倫理:“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道)、“仁慈隱恻,造次弗離”(仁德)(來源:《孝經·士章》;《論語·裡仁》)。

  3. 曆史典故

    如“推位讓國,有虞陶唐”述堯舜禅讓,“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列戰國名将(來源:《史記·五帝本紀》;《漢書·藝文志》)。

  4. 生活規範

    “具膳餐飯,適口充腸”述飲食節儉,“箋牒簡要,顧答審詳”倡文書禮儀(來源:朱用純《朱子家訓》)。


四、文化價值與影響

  1. 教育史地位

    與《三字經》《百家姓》并稱“三百千”,南宋後成為官方蒙學标準教材(來源:徐梓《中國傳統蒙學書目》)。

  2. 跨文化傳播

    唐代傳入日本、朝鮮,日本正倉院現存7-8世紀《千字文》抄本(來源:池田溫《東亞文化圈的形成》)。

  3. 書法載體

    智永、歐陽詢等書家曾書寫《千字文》,推動書法教育(來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三)。


五、現代學術研究

當代學者指出其知識體系具有“百科全書式啟蒙”特征,如饒宗頤考證“律呂調陽”反映古代樂律與曆法關聯(來源:饒宗頤《梵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版),王澍則分析其用韻體現南朝金陵官話特點(來源:王澍《〈千字文〉音韻研究》,《語言研究》2009年第3期)。

(注:古籍文獻來源依據通行學術版本,現代研究标注作者、書名、出版社/期刊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千字文》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啟蒙教材,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歸納如下:

一、基本定義 《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時期由官員周興嗣編纂的四言韻文,全文共250句,每句4字,采用1000個不重複的漢字組成。作為古代三大蒙學經典之一,它既是識字課本,也是涵蓋天文、地理、倫理等知識的綜合性讀物。

二、核心特點

  1. 内容廣博:從“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篇,涉及自然現象(如“雲騰緻雨,露結為霜”)、曆史典故、道德規範(如“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等多元主題。
  2. 結構嚴謹:全文首尾連貫,句句押韻,音律和諧,便于兒童誦讀記憶。
  3. 書法價值:因最初采用王羲之書法集字而成,成為曆代書法家創作的重要載體。

三、曆史意義 作為中國教育史上最早的體系化啟蒙教材,《千字文》自隋唐起流行1300餘年,不僅幫助兒童識字,更通過成語典故(如“孤陋寡聞”)傳遞傳統文化價值觀。其“千字不重”的編纂難度,展現了漢字的豐富性和古人的智慧。

示例解析 首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中:“玄”指天空的深青色,“黃”象征土地顔色,“洪荒”描述宇宙初開的混沌狀态。短短八字即勾勒出古人對世界起源的認知框架。

(完整原文及注釋可參考、5、6、9、10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桉牍白臉飙欻猜忤側席茶湯壺齒如瓠犀春灌詞史此一時彼一時岱宗啗悅膽戰心寒犯鬥飯籃飛句婦師蓋世英雄甘汞工德共具共生構陷桂折蘭摧過考橫大揮汗如雨火兜牆佼好嘉屬架子花臉精度跼蹙抉目胥門君父軍人苛濫虧殺庫侖定律流禦滿堂毛牦抹腹蓦生末裔腦袋瓜子弄粉調朱曬場上牋攝下疏率送情擡杠傥使吐蕃武成碔石鮮風下氣怡色溪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