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絲蘿 ”。指菟絲和女蘿。常比喻男女情愛或姻緣。 明 陸采 《懷香記·班師議婚》:“今日,荷忘非偶之嫌也,使蕬蘿締緣白璧。”
“蕬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蕬蘿”讀作sī luó,與“絲蘿”同義,指兩種蔓生植物:菟絲(一種寄生草本植物)和女蘿(即松蘿,地衣類植物)。兩者常相互纏繞生長,因此被用來比喻男女情愛或婚姻關系的纏綿依附。
需注意與以下詞語區分:
古典文獻中,“蕬蘿”多用于詩詞或戲曲,例如:
“今日,荷忘非偶之嫌也,使蕬蘿締緣白璧。”
——明·陸采《懷香記·班師議婚》
“蕬蘿”通過植物共生特性,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對愛情與婚姻的浪漫隱喻。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植物特性或文學引用,可參考古籍《詩經》《楚辭》或明代戲曲作品。
《蕬蘿》是一個漢字詞語,也是一個姓氏。它的意思是指藤蔓纏繞着樹木或其他物體。可以用于形容植物的生長狀态,也可以用于比喻人的行為方式。
《蕬蘿》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草字頭和艸字底。它的總共的筆畫數是15畫。
《蕬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廣韻》詞典中。繁體字的寫法是「藤蔓」。
在古時候,漢字《蕬蘿》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草字頭部分寫作「艹」,而艸字底部分寫作「萠」。
1. 這片土地上布滿了蕬蘿,看起來非常綠意盎然。
2. 她的愛好就像一株蕬蘿,紮根于藝術的世界。
蕬蘿的組詞包括:蕬蘿蔓、蕬蘿盤、蕬蘿纏、蕬蘿環等。
與蕬蘿意思相近的詞有:藤纏、蔓延、攀緣。
與蕬蘿意思相反的詞有:斷裂、脫離、解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