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愆滞的意思、愆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愆滞的解释

耽误。《三国志·蜀志·费祎传》“顷之,代 蒋琬 为尚书令” 裴松之 注引《费祎别传》:“ 董允 代 禕 为尚书令,欲斅 禕 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愆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愆滞(qiān zhì)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文言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含义指延误、耽搁、迟滞,强调因过失或拖延而导致事情未能如期进行或完成。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

  1. 延误;耽搁

    指因人为疏忽、过失或客观阻碍导致事情未能按时推进或完成。

    例: “公务愆滞,恐误期限。”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停滞;积压

    引申指事物因受阻而停滞堆积的状态,如文书、事务等积压未理。

    例: “案牍愆滞,亟需清理。”

    来源参考: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字源与构词解析


三、古籍用例佐证

  1. 《宋书·王弘传》:

    “庶务愆滞,皆由主者懈慢。”

    (各类事务延误,皆因主管者懈怠。)

    来源参考: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书》

  2. 《南齐书·武帝纪》:

    “狱讼愆滞,多妨农时。”

    (诉讼案件积压拖延,多误农事时节。)

    来源参考: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齐书》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语用特征


参考资料(基于权威辞书与古籍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2.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03.
  3. 沈约. 《宋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4. 萧子显. 《南齐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愆滞”是一个汉语词汇,属于书面用语,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指耽误、延误,多用于描述事务处理或时间上的耽搁。例如《三国志》中提到董允接替费祎职位后,因模仿其行事风格,导致“旬日之中,事多愆滞”,即事务积压延误。

2.词源与出处

3.使用场景

4.近义词与关联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三国志》相关注释或权威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挨脱爱惜羽毛步兵操刀谶箓赤槿貙犴搭分儿调当阏伯翻本幡胜弓箕工商弓月诡蹇海岱很很合音减动焦剌剌轿帘急晷谨毛失貌九阡卷末克荷老斗擂鼓鸣锣灵戈鸾闺马镫买静求安眊然棉蚜灭户亩制南车南湾子船年份牛疫暖眼奴性屏放乾巴迁延日月气功泉里驱侵让价孺婴伤心惨目十八世手疏守械受业收夷宿齿天仗绨袍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