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差遣人員。 陳夔龍 《夢蕉亭雜記》卷一:“迨議款粗有成局,各使遣員來告,并出示草案。”
“遣員”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遣員”讀作qiǎn yuán,指差遣人員或派遣工作人員,屬正式書面用語。該詞由“遣”(派遣)和“員”(人員)組合而成,強調指派特定人員執行任務的行為。
二、出處與用法
文獻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清末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卷一:“迨議款粗有成局,各使遣員來告,并出示草案。”此處描述外交談判中,各國派遣代表溝通協議内容的情景。
應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正式場合,例如外交、行政指令等需要委派專人處理事務的語境。
三、字義拆分
四、相關拓展
注意事項:現代漢語中,“遣員”使用頻率較低,更多以“派遣人員”替代。如需完整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夢蕉亭雜記》原文。
《遣員》是一個常用詞彙,它的意思是指派人員、調動員工、派遣雇員的行為或過程。
《遣員》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卩」,其中「辶」是表示行走的意義,「卩」是表示封印的意義。它的總體筆畫數是11畫。
《遣員》是由「遣」和「員」兩個字組成。其中「遣」意為派遣、送走,「員」意為工作人員、員工。在繁體字中,「遣員」的寫法是「遣員」。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遣」字的本義是指派人員,其字形由「辶」和「殳」組成;「員」字在古代寫作「員」,其字形由「口」和「貝」組成。
1. 公司為了拓展業務,遣員前往外地考察市場。
2. 父母辛苦工作,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遣員出國留學。
1. 遣返:指将某人遣送回原居地。
2. 員工:指在組織、企業等單位中工作的職員。
3. 使命:指分派給某人的任務或職責。
近義詞:
調派、派遣、委派
反義詞:
聚集、留任、聚精會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