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謙謙的意思、謙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謙謙的解釋

謙遜貌。 漢 劉向 《列女傳·有虞二妃》:“二女承事 舜 於畎畝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驕盈怠嫚,猶謙謙恭儉,思盡婦道。” 宋 陳傅良 《祭蘇訓直文》:“某幸茲為寮,情相後先,即之謙謙,聽之便便,一日不見,而我棄捐。” 章炳麟 《思鄉原上》:“ 曹攄 、 陸雲 則循吏, 任昉 、 江淹 于是乎為司直,唯退亦謙謙不競。” 柯靈 《香雪海·紅》:“它們安靜地躺在玻璃櫃裡,默無一言,像謙謙的君子。”參見“ 謙謙君子 ”。

滿足;快意。 元 李文蔚 《蔣神靈應》第二折:“赢了的似那無聲之樂,無故生歡,謳歌小令,鼓腹忻然,巧言相戲,冷語相攙,精神抖擻,語話謙謙。” 明 沉璟 《義俠記·止觀》:“意謙謙,愁容變喜,賓主兩無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謙謙是漢語中一個富有韻味的疊詞形容詞,由“謙”字重疊構成,核心含義為謙虛、謙遜的樣子,常用來形容人态度恭謹、不自滿的品德與姿态。以下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意義與用法: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溯源

    “謙”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敬也”,本指内心恭敬、言行低調;重疊為“謙謙”後,語義強化,突出謙遜之态的外在表現,如《周易·謙卦》所言:“謙謙君子,卑以自牧”,形容君子謙卑自守的修養。

  2. 詞性特征

    • 形容詞性:直接描述人的品格狀态(例:謙謙有禮)。
    • 副詞性:修飾動作行為(例:謙謙退讓)。

二、語義内涵

  1. 謙卑自持

    指不自誇、不張揚,以低調态度待人接物。如《漢書·藝文志》注:“謙謙,小貌也”,強調自我收斂的修養。

  2. 禮儀風範

    常與“君子”“風度”等詞搭配,體現儒家推崇的德行。如王勃《滕王閣序》中“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描繪君子躬身謙遜的形象。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義:形容謙虛而不自滿的樣子。

    示例:謙謙君子|為人謙謙。

  2. 《漢語大詞典》

    釋義:謙遜貌。引《易·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3. 《古代漢語詞典》

    強調其古義中的自省與克己内涵,多見于經典文獻。


四、經典文獻用例

  1. 《周易·謙卦》

    “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以謙卑之德喻示行事順利。

    (來源:中華經典古籍庫)

  2. 《後漢書·列女傳》

    “謙謙恭人,終受其福。” ——贊頌謙恭者的福報。


五、現代用法示例


“謙謙”凝練了中華文化中“以謙為德”的精神内核,既是一種修養境界,亦是社會推崇的行為準則。其釋義一脈相承于經典,至今仍廣泛用于贊譽謙遜品格。

網絡擴展解釋

“謙謙”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謙遜的樣子
    指人态度謙虛、恭敬,常用于形容品德高尚、舉止文雅的人。例如“謙謙君子”即指溫文爾雅、謙遜有禮的人。
    例句:

    • 他行事光明磊落,是世人樂于結交的謙謙君子。
    • 校長應是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更應是不苟且、敢改革的教育家。
  2. 滿足、快意(古義)
    在古漢語中,偶爾表示内心滿足或愉悅的狀态,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例句:

    • 元曲《蔣神靈應》中:“精神抖擻,語話謙謙”。

二、出處與演變


三、近義詞與用法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列女傳》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公鼇足白凫徧通並船屏氣兵勇孛孛谄奉陳規陋習敕勒術慈父辭違疊雙附上罔下甘美哥德堡革故立新寒鳴荒城火節禍泉角材交橫錦體考征狂迷楛死老夫良衣連錦書嶚峭流演李膺門鹵竈秾李骈門連室飄泛樸重破桐之葉千萬意青幡人才輩出人驗惹事招非山體少康盛衰榮辱庶玉陶朱公挑抉窕儇鐵悶子車圖全王子表微型兀剌黠盜箱笈項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