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狡黠的盜賊。 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黠盜婦》:“其婦以緞舖殺夫,遂欲鳴官。緞舖情急,以五百賄婦。婦遂挈貲騎驢而去,蓋借驢夫以挾詐也,可謂黠盜矣。”
“黠盜”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xiá dào,由“黠”(聰明、狡猾)和“盜”(盜賊)組成,字面意為狡黠的盜賊,常用來形容心機深沉、手段狡猾的竊賊或強盜。以下是詳細解釋:
清代文獻《述異記·黠盜婦》中記載了一則典故:
“婦遂挈資騎驢而去,蓋借驢夫以挾詐也,可謂黠盜矣。”
此處描述一名婦人借驢夫之名行詐,最終攜款潛逃,被評價為“黠盜”。
“黠盜”不僅指傳統意義上的盜賊,更側重其工于心計的特點,體現了漢語成語在表意上的精準性。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辭海》等典籍。
黠盜是一個漢字詞彙,由“黠”和“盜”兩個字組成。
“黠”的部首是黑,共7個筆畫。而“盜”的部首是皿,共11個筆畫。
“黠盜”的意思是指心機深沉、狡猾而又善于偷盜的人。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指稱盜賊狡猾的詞彙。
繁體字“黠盜”與簡體字“黠盜”拼音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記載,“黠”字在古時候的寫法是“黓”,而“盜”字的古寫法是“竇”。
他的精明和狡猾讓他成為了一位合格的黠盜。
組詞:“黠謀”、“黠詐”
近義詞:“奸詐”、“狡黠”、“狡猾”
反義詞:“正直”、“善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