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谦谦的意思、谦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谦谦的解释

谦逊貌。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二女承事 舜 於畎亩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骄盈怠嫚,犹谦谦恭俭,思尽妇道。” 宋 陈傅良 《祭苏训直文》:“某幸兹为寮,情相后先,即之谦谦,听之便便,一日不见,而我弃捐。” 章炳麟 《思乡原上》:“ 曹攄 、 陆云 则循吏, 任昉 、 江淹 于是乎为司直,唯退亦谦谦不竞。” 柯灵 《香雪海·红》:“它们安静地躺在玻璃柜里,默无一言,像谦谦的君子。”参见“ 谦谦君子 ”。

满足;快意。 元 李文蔚 《蒋神灵应》第二折:“赢了的似那无声之乐,无故生欢,謳歌小令,鼓腹忻然,巧言相戏,冷语相搀,精神抖擞,语话谦谦。” 明 沉璟 《义侠记·止观》:“意谦谦,愁容变喜,宾主两无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谦谦是汉语中一个富有韵味的叠词形容词,由“谦”字重叠构成,核心含义为谦虚、谦逊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人态度恭谨、不自满的品德与姿态。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意义与用法: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溯源

    “谦”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敬也”,本指内心恭敬、言行低调;重叠为“谦谦”后,语义强化,突出谦逊之态的外在表现,如《周易·谦卦》所言:“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形容君子谦卑自守的修养。

  2. 词性特征

    • 形容词性:直接描述人的品格状态(例:谦谦有礼)。
    • 副词性:修饰动作行为(例:谦谦退让)。

二、语义内涵

  1. 谦卑自持

    指不自夸、不张扬,以低调态度待人接物。如《汉书·艺文志》注:“谦谦,小貌也”,强调自我收敛的修养。

  2. 礼仪风范

    常与“君子”“风度”等词搭配,体现儒家推崇的德行。如王勃《滕王阁序》中“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描绘君子躬身谦逊的形象。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形容谦虚而不自满的样子。

    示例:谦谦君子|为人谦谦。

  2. 《汉语大词典》

    释义:谦逊貌。引《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3. 《古代汉语词典》

    强调其古义中的自省与克己内涵,多见于经典文献。


四、经典文献用例

  1. 《周易·谦卦》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以谦卑之德喻示行事顺利。

    (来源:中华经典古籍库)

  2. 《后汉书·列女传》

    “谦谦恭人,终受其福。” ——赞颂谦恭者的福报。


五、现代用法示例


“谦谦”凝练了中华文化中“以谦为德”的精神内核,既是一种修养境界,亦是社会推崇的行为准则。其释义一脉相承于经典,至今仍广泛用于赞誉谦逊品格。

网络扩展解释

“谦谦”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谦逊的样子
    指人态度谦虚、恭敬,常用于形容品德高尚、举止文雅的人。例如“谦谦君子”即指温文尔雅、谦逊有礼的人。
    例句:

    • 他行事光明磊落,是世人乐于结交的谦谦君子。
    • 校长应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更应是不苟且、敢改革的教育家。
  2. 满足、快意(古义)
    在古汉语中,偶尔表示内心满足或愉悦的状态,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例句:

    • 元曲《蒋神灵应》中:“精神抖擞,语话谦谦”。

二、出处与演变


三、近义词与用法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列女传》等古籍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爱怜鞍马劳困鸨妇抱拙並蒂不舞之鹤仇匹慈亲动植厄瓜多尔恶劄凤驾纷郁服用干凌謌颂工本关粮诡僞过极何鼓黑甜喉衿黄鹄曲昏昧蹐步机窖矜诞救乏酒榷麟鹿留职緑蛇冒失鬼眉弯谋差牧靡耐人咀嚼平较泼鬼头扑抶青岸侵挪攘拳三流三年碧上弓赏率深沟高垒盛贮师法视死如生失约通用化委从温秀卧龙岗襄钟心粗气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