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千裡井的意思、千裡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千裡井的解釋

三國 魏 曹植 《代劉勳妻王氏見出為詩》:“人言去婦薄,去婦情更重。千裡不唾井,況乃昔所奉。” 丁晏 注:“乃為常飲此井,雖舍而去之千裡,知不復飲矣,然猶以嘗飲乎此而不忍唾也。”後因以比喻念舊不忘。 唐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畏人千裡井,問俗九州箴。”參閱 唐 李匡乂 《資暇集·不反剉》、 唐 蘇鹗 《蘇氏演義》卷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千裡井”是一個源自古代詩詞的典故,其含義與情感表達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1. 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代劉勳妻王氏見出為詩》:“人言去婦薄,去婦情更重。千裡不唾井,況乃昔所奉。” 詩中通過“千裡不唾井”的比喻,表達即使離開故地千裡,也不忍唾棄曾飲用的井水,暗喻對舊情的珍視與不忘。

  2. 本義與引申義
    原指對舊物的眷戀,後引申為念舊、不忘舊情的象征。例如,唐代杜甫在《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中寫道:“畏人千裡井,問俗九州箴。” 此處借“千裡井”暗含對過往的複雜情感。

  3. 文化内涵
    這一典故反映了傳統文化中“飲水思源”的道德觀念,強調對恩情或舊事的銘記,即使關系終結,仍保留一份尊重與懷念。

  4. 近義表達
    類似意境的成語有“飲水思源”“睹物思人”等,但“千裡井”更側重離别後仍存眷戀的特殊情境。

總結來看,“千裡井”通過具體意象傳遞抽象情感,是古典文學中含蓄表達懷舊之情的典型範例。其核心在于強調人性中不忘本、不棄舊的美好品質。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千裡井

千裡井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千”、“裡”和“井”三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千”字的部首為“十”,總筆畫數為三; - “裡”字的部首為“田”,總筆畫數為七; - “井”字的部首為“二”,總筆畫數為四。

來源: 據史書記載,千裡井原指在古代長途跋涉的交通要地,每隔千裡修建一口水井,用以給行人和馬匹提供水源,供他們飲用、沐浴和補充體力。

繁體: 千裡井的繁體字為「千裡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千裡井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總體來說,其字形與今天大緻相同。

例句: 1. 走到這裡已經是千裡井了,我們可以停下來休息一下。

2. 傳說中的千裡井曾是古代重要交通路線上的一道風景。

組詞: 千裡馬、千裡鏡、千裡迢迢、井水不犯河水。

近義詞: 井。 - 千裡井和井雖然意思相近,但千裡井有特指在長途跋涉的交通要地修建的水井的意思,而井則可以指任何類型的水井。

反義詞: 長途無水、旱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