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晌午飯的意思、晌午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晌午飯的解釋

午飯。 元 無名氏 《冤家債主》第二折:“﹝我﹞留着一隻手上油待吃晌午飯,不想我睡着了。”《水浒傳》第二九回:“﹝ 武松 ﹞吃了晌午飯,起身别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晌午飯”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化解析

一、核心釋義

“晌午飯”指中午食用的正餐,即“午餐”。該詞由“晌午”(接近正午的時段)與“飯”(主食或餐食)複合而成,強調用餐時間屬性。例如: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晌午飯:中午吃的飯。”

《漢語大詞典》:“晌午:中午;晌午飯:中午的飯食。”

二、構詞與方言特征

  1. 時間指向性

    “晌午”源于古代時間劃分,“晌”原指日影位置,後引申為“正午前後”。該詞在北方方言(如冀魯官話、東北官話)中高頻使用,凸顯農耕文化“依時進食”的傳統。

  2. 方言變體

    部分方言區存在“晌飯”“晌餐”等簡略形式,語義相同。例如《北京話詞典》收錄“晌飯”詞條,釋義與“晌午飯”一緻。

三、文化與社會語境

在傳統農耕社會,“晌午飯”是一日三餐中承上啟下的關鍵一餐,常與勞作節奏關聯:

民俗學者指出:“晌午飯需兼顧體力補充與效率,北方農村常見簡樸面食,如饅頭、面條,佐以時令菜蔬。”(《中國飲食文化史》)

四、現代使用與演變

隨着城市化進程,“晌午飯”在普通話中使用頻率降低,多被“午飯”“午餐”替代,但仍保留于方言口語及文學作品中,如:

老舍《駱駝祥子》:“祥子啃完倆窩頭,算是一頓晌午飯。”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董樹人. 《北京話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20.
  3. 徐海榮. 《中國飲食文化史》. 華夏出版社, 1999.

網絡擴展解釋

“晌午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晌午飯即午飯,指中午時段食用的正餐。該詞常見于北方方言,尤其在元明時期的文學作品中已有記載,如《水浒傳》第二九回提到武松“吃了晌午飯,起身别了”。

  2. 時間範圍
    通常指11:00-13:00的午餐時段,但在部分農耕地區(如華北、西北等地),也特指下午15:00-17:00勞作間隙的加餐,用于補充體力。

  3. 曆史與文學出處
    元代雜劇《冤家債主》第二折中寫道:“留着一隻手上油待吃晌午飯”,《醒世姻緣傳》第八回也有“晌飯”的用法,說明該詞至少自元代起便廣泛使用。

  4. 方言與用法
    在方言中,“晌飯”與“晌午飯”同義,部分農村地區仍保留此稱呼。農忙時可能将一日兩餐的正午餐稱為“晌飯”,或額外增加一頓“晌午飯”以適應勞作需求。

  5. 現代使用
    當代普通話中更常用“午飯”“午餐”,而“晌午飯”多出現在文學、口語或特定地域場景中,帶有一定的傳統或鄉土色彩。


該詞核心含義為“中午正餐”,但因地域和時代背景差異,具體所指時段可能變化。建議結合語境理解,或通過權威文獻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暗約偷期别轉冰合搏撠誠懸筆谏楚巫鬟翠鳥達巷動心短打獨王訪第礬樓返少蜚狐口鋒犯附婁負怨蓋造感格更做歌歎侊飯乖闊館子河北楊核糖核酸黃皮果皇威滑雪降送澗槃睫眼間迥聳谲險沮異揆路老面皮路規慢戾馬援柱眉毫鳥栖麒麟冢青岩纃缞棄疑齊雲樓棄逐杉子攝縷水光松鶴镋叉填堵跳跳鑽鑽吞氈駝鼍将違妄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