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牢讓的意思、牢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牢讓的解釋

堅決辭讓。《漢書·師丹傳》:“臣縱不能明陳大義,復曾不能牢讓爵位,相隨空受封侯,增益陛下之過。” 唐 杜牧 《進撰故江西韋大夫遺愛碑文表》:“明命忽臨,牢讓無路,俯仰慚懼,神魂驚飛。” 明 宋濂 《<清嘯後藁>序》:“嗟予何人,尚敢為 胡君 之詩之序乎?牢讓再三,竟不獲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牢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áo ràng,其核心含義為堅決辭讓。以下為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1. 詞義解析

    • “牢” 在此處引申為堅定、堅決,而非字面意義的“牢獄”或“牢固”。
    • “讓” 表示推辭、謙讓,強調主動放棄權利或地位。
    • 組合後指态度堅決地推辭或拒絕,常見于對官職、封賞等的辭讓。
  2. 語境與用法
    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描述因責任感或謙遜而多次推辭。例如:

    • 《漢書·師丹傳》提及大臣未能“牢讓爵位”,導緻皇帝過失。
    • 唐代杜牧在奏表中用“牢讓無路”表達無法推辭任命時的惶恐。

與其他解釋的辨析


常見誤區


“牢讓”是具古漢語色彩的詞彙,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正式場合,表達對榮譽、職位的堅決辭謝。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用例,可參考《漢書》或唐代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牢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牢讓》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牢》表示牢固、堅固的意思,《讓》則表示讓步、放棄的意思。因此,《牢讓》一詞的意思是牢固地讓步或強迫放棄。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牢讓》的部首是牛,其中,《牢》的部首也是牛,它的總筆畫數為7,《讓》的部首是言,它的總筆畫數為7。

來源

《牢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牢惜讓”或“牢難讓”說法。最早出自《論語·裡仁篇》:“或曰:‘奉法莫如城隍,牢籠将也。’子曰:‘不得其讓,不行也;不得其讓,不獲其信也。’”意思是說,不能看到對方的讓步,就不能給予對方以信任。

繁體

《牢讓》的繁體字為「困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牢讓》的寫法有所變化,其中,《牢》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囗⻗」,《讓》在古時候的寫法是「⾔芮」。

例句

1. 他是個牢讓的人,經常為了維護團隊的利益而放棄個人得失。

2. 在交流中,應該注意相互牢讓,體諒對方的難處。

組詞

1. 牢固:表示結實、牢不可破的意思。

2. 讓步:表示放棄部分權益、給予對方機會的意思。

3. 牢記:表示深刻記住、不忘的意思。

近義詞

1. 屈服:指因權力、武力等而讓步、低頭。

2. 讓步:指在争議、沖突中做出的讓出一部分利益、權益的行動。

反義詞

1. 抗拒:指持續抵抗、拒絕、反對。

2. 執著:指堅守己見、不輕易讓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