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孤苦低賤。 南朝 宋 鮑照 《拜侍郎上疏》:“臣北州衰淪,身地孤賤。” 唐 崔曙 《送薛據之宋州》詩:“我生早孤賤,淪落居北州。” 宋 黃庭堅 《東觀讀未見書》詩:“諸生起孤賤,天子自吹噓。”
(2).指孤賤的人。《後漢書·黃香傳》:“臣 江 淮 孤賤,愚矇小生,經學行能,無可筭録。”
(3).猶輕賤。《儀禮·大射禮》“若諸公卿大夫之耦不勝,則亦執弛弓,特升飲” 漢 鄭玄 注:“以尊為耦,而又不勝,使之獨飲,若無倫匹,孤賤也。”
“孤賤”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孤苦低賤
指身份卑微且處境孤苦。例如南朝鮑照在《拜侍郎上疏》中提到“臣北州衰淪,身地孤賤”,表達自身出身寒微、境遇凄涼()。唐代崔曙《送薛據之宋州》中“我生早孤賤”亦為此意()。
指孤賤之人
可作名詞,代指身份低微的群體。《後漢書·黃香傳》中“臣江淮孤賤”即以“孤賤”自稱,強調社會地位的卑微()。
輕賤、輕視
含貶義,表達對他人的輕蔑态度。漢代鄭玄注《儀禮·大射禮》時,用“孤賤”形容因身份低微而被冷落的情形()。
詞素解析: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解讀古籍時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