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強而後可的意思、強而後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強而後可的解釋

強:硬要,迫使。經強求後才答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強而後可”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強而後可(拼音:qiǎng ér hòu kě)指“經強求後才答應”。“強”意為“硬要、迫使”,形容在他人堅持或施壓下才勉強同意某事。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的記載:

“良曰:‘請複之。’強而後可,一朝而獲十禽。”
意為:良(人名)請求再嘗試一次,經過反複強求後對方才答應,最終短時間内捕獲了十隻禽鳥。


三、用法與語法

  1.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常作謂語或定語。
  2. 適用場景:多用于描述人際交往中因外力迫使而妥協的情境,如談判、請求等。
  3. 感情色彩:中性詞,無褒貶傾向。

四、示例與延伸


五、總結

“強而後可”強調“被動接受”的行為模式,需注意其使用場景多與外力施壓相關。如需進一步了解《孟子》原文背景,可參考權威古籍或詞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強而後可

強而後可(qiáng ér hòu kě),是一個成語,意為通過努力、奮鬥之後才能夠有所成就、有所斬獲。該成語的部首是弓和力,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強而後可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公孫丑上》一章中。原句為:“問曰:‘子之道彌難矣,強而後可使人也。’孟子曰:‘否,君子之于道也,動而強之,則強而後可使人也。’” 在這裡,“強而後可使人”意味着通過堅持強化自身的修養和道德素質,才能夠成為一個可以引領他人的人。

繁體

強而後可的繁體字為「強而後可」。

古時候漢字寫法

舊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強字最早的古體寫法為「弓力人」,表示需要運用弓力才能成為合格的人。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強」字。而「而」字最早的古體寫法為「而土人」,表示人的形狀在土中,意指人與土地有聯繫,強調與自然保持和諧共生的态度。最後,“可”字的古體寫法為「口曷」,表示嘴巴封住了,意味着需要咀嚼、思考之後才能做出決策。

例句

1. 隻有經過後天的努力奮鬥,才有可能強而後可。

2. 在困難面前,要堅持下去,因為強而後可。

組詞

1. 強者:指強大、有實力的人。

2. 強項:指某人或某事物的特長、優勢。

3. 強風:強烈的風。

4. 可能:指有一定機會或可能性。

5. 可喜:表示令人高興、令人喜悅。

近義詞

貴在堅持、堅持不懈。

反義詞

草率從事、一蹴而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