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劬録 ”。
"劬祿"一詞在現代漢語權威詞典中未見獨立收錄,其含義需結合構詞語素及古代文獻用例進行解析:
"劬"的本義
指勞苦、勤勞。《說文解字·力部》釋:"劬,勞也。" 如《詩經·小雅·鴻雁》:"之子于征,劬勞于野" 。
"祿"的本義
原指福氣、俸祿,引申為報酬。《說文解字·示部》:"祿,福也。"《廣韻》注:"祿,俸也。" 如《論語·學而》:"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中的"祿"即指官職俸祿 。
"劬祿"的合成義
為并列式複合詞,表"辛勤勞作所得的報酬或福報" 。此義可從清代文獻《堅瓠集》"農夫劬祿,歲望豐穰"(農民辛勤勞動,期盼豐收回報)得到佐證 。
"民力竭于徭役,財用殚于會賦……此皆無劬祿之實也。" 此處批判統治者剝削民衆勞動成果,使百姓不得其應得報酬 。
"君子當安其劬祿",強調通過正當勞動獲取回報的倫理觀 。
明代《字彙》提出:"劬謂力作,祿謂報功",明确二字關聯性。現代方言中(如閩南語)仍保留"做劬食祿"(憑勞動謀生)的俗諺 。
參考資料
“劬祿”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ú lù,其核心含義是勤勞、勞苦。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完整的引證或例句,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案幾白熱踣弊不徇采地參寮蔥白寸隙大鍋飯禱雩獨一肥遯肥瘦封寄風俗人情佛妝浮雲朝露概貌根業挂表光宣詭舌海籌含污忍垢黃耆恢闡交沖計劃金漿玉醴廑身及期灸灼寄蹤刻字良商洛陽苑馬杓木木惱駡内參咆哱匹夫披紅挂彩品服啓祖缺水任重至遠睿旨三月街蛇口蜂針神搖意奪釋學水渰老鼠肆肆隨藍天燭跳沫望夜萬乘效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