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崄阻的意思、崄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崄阻的解釋

險阻。道路險惡而有阻礙。 南朝 宋 王僧達 《解職表》:“山川嶮阻,吉兇路塞,悠遠之思誰能勿勞。”《通典·邊防四》:“ 番禺 負山嶮阻,南北東西數千裡,可以為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崄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崄阻(拼音:xiǎn zǔ)指道路險惡且有阻礙,多用于描述地形崎岖、通行困難的自然環境。該詞由“崄”(同“險”,意為危險、險要)和“阻”(阻礙、障礙)組合而成,強調地理條件的艱險與阻隔。

二、引證解釋

  1. 南朝宋·王僧達《解職表》:
    “山川嶮阻,吉兇路塞,悠遠之思誰能勿勞。”
    此句通過“崄阻”形容山勢險峻、道路阻塞,表達行路之難。

  2. 《通典·邊防四》:
    “番禺負山嶮阻,南北東西數千裡,可以為國。”
    此處描述番禺(今廣州)依山傍險的地理特征,凸顯其易守難攻的戰略意義。

三、異體字說明

“崄”是“險”的異體字,二者含義相通,均表示危險、險要。因此,“崄阻”亦可寫作“險阻”,常見于古代文獻。

四、相關擴展

該詞多用于描述自然地理環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古文閱讀或曆史文獻中可能遇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崄阻

崄阻(xún z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山崩地裂,阻斷道路。它由“山”部和“阻”部組成。

山部的部首是“山”,表示與山有關的詞義。阻部的部首是“阝”,表示與阻隔、阻礙有關的詞義。

崄阻的筆畫數為15畫,其中山部占了6畫,阻部占了9畫。

來源

崄阻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小說和文學作品中。它常用來形容山崩地裂的景象,給人以威力強大的感覺。

繁體

崄阻的繁體寫法為「嶋阻」,在繁體字中,崄阻的形狀更為複雜,但意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崄阻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這是因為漢字的演變和曆史的變遷,造成了一些字形的變化。

例句

1. 登上崄阻,俯瞰山谷美景。

2. 雷鳴時,山間崄阻難行。

組詞

崄阻可以通過加上不同的部首來組成不同的詞彙,例如:

1. 崄台(xún tái):山崩裂開的平台。

2. 阻斷(zǔ duàn):阻止、中斷。

3. 阻力(zǔ lì):阻礙的力量。

近義詞

崄阻的近義詞有:山河破碎、地裂山崩、道路阻斷。

反義詞

崄阻的反義詞是暢通無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