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窳的意思、怠窳的詳細解釋
怠窳的解釋
猶怠惰。 明 宋濂 《祿命辨》:“怠窳偷生而不嗜學,至老死而無聞。”
詞語分解
- 怠的解釋 怠 à 懶惰,忪懈:怠惰。怠倦。怠工。懈怠。 輕慢,不尊敬:怠傲。怠慢。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窳的解釋 窳 ǔ (事物)惡劣,粗劣:窳劣。窳敗(腐敗;敗壞)。窳陋(粗劣,質量很差)。良窳(優劣)。 懶:窳惰。 瘦弱。 筆畫數:; 部首:穴;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怠窳”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怠窳(dài yǔ)意為“懶散、怠惰”,形容人懶惰不勤奮的狀态。其中“怠”指松懈、懶散,“窳”本義為粗劣、敗壞,引申為不堪、不努力,兩字聯合強化了消極怠惰的含義。
2.結構與發音
- 結構:上下結構(“怠”與“窳”均為上下組合)。
- 發音:拼音為dài yǔ,部分資料标注為“dài yū”,但主流詞典以“dài yǔ”為準。
3.引證與例句
- 古籍引用:明代宋濂在《祿命辨》中寫道:“怠窳偷生而不嗜學,至老死而無聞”,批評懶散度日、不求上進的人生态度。
- 現代用法:可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如“他怠窳成性,終緻一事無成”。
4.使用場景與近義詞
- 適用語境:多用于描述個人行為或态度,帶有批評意味,常見于議論文、文學作品或嚴肅讨論中。
- 近義詞:怠惰、懈怠、懶散;反義詞:勤勉、奮發、刻苦。
5.擴展說明
“怠窳”屬于較生僻的書面詞彙,日常口語中使用較少。其構詞方式體現了漢語中通過聯合近義字強化語義的特點(如“窳”的貶義色彩加強“怠”的消極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例句,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怠窳(dai3 ju1)是一個古漢字詞,意思是懶散、懈怠。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側的“手”表示動作,右側的“㐅”則為聲音,表示發出的聲音持續時間長。該字共有7劃。正體字中,“手”是一個手的形狀,而“㐅”則是由“由”和“己”兩個字組成,表示雙手緊握住的樣子。該字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曆史,它早期的寫法有多種,如鐘鼎文、甲骨文等。這些寫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形狀扁平,非常有個性。例如,鐘鼎文中的“怠”字形似一個鐘形,甲骨文中則更接近現代字形。可以用來表示該字的文字例句包括:“他最近變得越來越怠窳了”,“懶惰是怠窳的表現”。與“怠窳”有關的組詞有“怠慢”、“怠工”等。它的近義詞是“懶惰”、“懶散”,而與之相反的詞是“勤奮”、“積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