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ed] 蘆葦的一種
黃蘆苦竹繞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枯黃的蘆葦。 漢 徐幹 《中論·修本》:“黃蘆之萌,以兆大中之暑。” 唐 王昌齡 《九江口作》詩:“驛門是高岸,望盡黃蘆洲。” 清 納蘭性德 《菩薩鬘·寄梁汾苕中》詞:“知君此際情蕭索,黃蘆苦竹孤舟泊。”
“黃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黃蘆指蘆葦的一種,特指枯黃的蘆葦。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黃蘆苦竹繞宅生”,即以黃蘆描繪秋季蕭瑟的自然景象。
古文獻記載
漢代徐幹《中論·修本》提到“黃蘆之萌,以兆大中之暑”,通過黃蘆的萌芽預示季節變化。
唐代王昌齡《九江口作》中“望盡黃蘆洲”,則用黃蘆渲染蒼茫的江畔景色。
詩詞中的象征
黃蘆常與“孤舟”“苦竹”等意象結合,表達孤寂、漂泊之情。如納蘭性德詞中“黃蘆苦竹孤舟泊”,借植物烘托羁旅愁緒。
需注意“黃蘆”在極少數語境中可能指代人名(如河北曆史人物),但此用法罕見,通常以植物釋義為主。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籍、詩詞及現代詞典解釋,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學研究資料。
黃蘆是一個由“黃”和“蘆”兩個字組成的詞彙,意為黃色的蘆葦。
“黃”字的部首是“土”,總共有9畫;而“蘆”字的部首是“艹”,總共有8畫。
“黃蘆”一詞源自于中文,形容一種黃色的蘆葦植物。
繁體中文的“黃蘆”字寫作“黃蘆”。
在古時候,寫作“黃蘆”的漢字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的變體,但整體形狀和意義與現代寫法相似。
1. 我們去湖邊采集了一些黃蘆來制作手工藝品。
2. 這片濕地裡各種顔色的蘆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黃蘆。
黃蘆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各種短語或詞組,比如:“黃蘆草”、“黃蘆叢”等。
黃蘆的近義詞包括“黃色的蘆葦”、“黃色蘆筍”。
黃蘆的反義詞可以是“綠蘆”或“黑蘆”,具體取決于蘆葦的顔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