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蘆的意思、黃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蘆的解釋

[reed] 蘆葦的一種

黃蘆苦竹繞宅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詳細解釋

枯黃的蘆葦。 漢 徐幹 《中論·修本》:“黃蘆之萌,以兆大中之暑。” 唐 王昌齡 《九江口作》詩:“驛門是高岸,望盡黃蘆洲。” 清 納蘭性德 《菩薩鬘·寄梁汾苕中》詞:“知君此際情蕭索,黃蘆苦竹孤舟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黃蘆是漢語詞彙中特指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在秋季枯黃狀态下的名稱,屬于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該詞由“黃”(枯黃色)和“蘆”(蘆葦)構成,既描述植物的顔色特征,又明确其物種歸屬。

從植物學角度,黃蘆多生長于濕地、河岸等水域環境,莖稈中空且高大,葉片呈披針形,秋季莖葉轉為黃褐色,具有防風固沙的生态價值。在文學意象中,黃蘆常與白草、寒水等并提,用以烘托蕭瑟秋景。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黃蘆苦竹繞宅生”,借黃蘆的枯敗暗喻人生境遇的凄涼。

權威辭書《現代漢語詞典》将其釋義為“枯黃的蘆葦”,強調其季節性特征;《辭海》補充其别名“葭菼”,指出古代文獻中常作為邊塞或離愁的象征物。在民俗文化中,黃蘆稈可用于編織席墊,花絮能制填充物,體現傳統勞動智慧。

示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黃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礎釋義

黃蘆指蘆葦的一種,特指枯黃的蘆葦。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黃蘆苦竹繞宅生”,即以黃蘆描繪秋季蕭瑟的自然景象。

二、引證與文學意象

  1. 古文獻記載
    漢代徐幹《中論·修本》提到“黃蘆之萌,以兆大中之暑”,通過黃蘆的萌芽預示季節變化。
    唐代王昌齡《九江口作》中“望盡黃蘆洲”,則用黃蘆渲染蒼茫的江畔景色。

  2. 詩詞中的象征
    黃蘆常與“孤舟”“苦竹”等意象結合,表達孤寂、漂泊之情。如納蘭性德詞中“黃蘆苦竹孤舟泊”,借植物烘托羁旅愁緒。

三、其他說明

需注意“黃蘆”在極少數語境中可能指代人名(如河北曆史人物),但此用法罕見,通常以植物釋義為主。


以上信息綜合了古籍、詩詞及現代詞典解釋,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案奉案衣八關戒白瞎寶算編數不假嵾差長蟲稱權踧蹐堵立笃耨梵王宅飛軿風岸風前燭附件蓋棺論定剛斷高華告匮宮調咕叽過逢海納黑姑架海金梁箋彩簡種薄收緝訪驚心吊膽金天金汋舉場科讁瀾熳廉義連嶂漫不加意砰砰批扞千金敝帚遷莺出谷權移馬鹿榷巧柔槳軟火射鹄生根聲聞神情恍惚獅帶實狀收心説得起私諡搜寥調嘴學舌小将